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4月份銷售數據,中國汽車總銷量同比下降2.2%、環比下降18.1%,減至208萬輛。當月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3.7%,減至172萬輛,為2015年7月以來最大降幅。
同時,轎車市場的4月銷售總量排行榜中,德系大眾品牌占據6款,兩款日系和兩款美系車型則瓜分了剩余部分。此前曾長時間在10強榜單占有一席之地的吉利帝豪,被集體發力的合資品牌擠了出來,合資品牌在轎車領域發起全面反攻。三大自主品牌當中,長城下滑明顯,吉利再次超越,各大車企面臨洗牌,終端銷售出現分化。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數據顯示,批發銷量方面,2017年4月,中國汽車市場狹義乘用車批發銷量為1669563輛,較今年3月份環比下跌17.4%,與去年同期相比亦有著2.3%的下跌幅度。三大細分市場中,除SUV同比增長12.4%外,轎車和MPV均出現下跌,其中MPV的同比跌幅更是高達24%。
零售銷量方面, 4月中國汽車市場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為1660990輛,同比僅增長0.8%。鑒于2016年4月零售銷量占比全年最低,僅占7.1%,而且今年4月與去年同比少一個工作日,0.8%的同比增幅并未達到預期。今年1-4月累計汽車銷量為709萬輛,同比下滑0.2%。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經銷商庫存指數已經連續兩個月高于警戒值。與此同時,中汽協發布的一季度汽車產業景氣指數也下降,這意味著汽車產業運行目前還算平穩,但是已經進入趨冷的臨界點。
據統計,轎車市場在今年4月份的銷售總量為83.64萬輛,同比下降3.9%,環比下降8.3%;1-4月累計銷售總量為341.21萬輛,同比下降8.1%。單從轎車市場來看,下滑明顯,而且合資品牌在轎車領域正在全面反攻。
其中月度銷量前10榜單中,德系大眾品牌的6款車型躋身于此,占據著絕對優勢地位;兩款日系和兩款美系車型則瓜分了榜單中的剩余部分。此前曾長時間在榜單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吉利帝豪,在4月份被集體發力的合資品牌擠除了前10的位置。這樣,銷售最火爆的10款轎車車型中,沒有一款是自主品牌的。
4月,入圍國內轎車市場銷量前20名的車型銷量門檻,被拉低了將近2000輛。特別是10名之后,變化非常明顯,其中上汽大眾帕薩特、一汽-大眾邁騰等中高級車排名有所上升。邁騰的銷量為17509輛,擠進前10名的行列。豪華車型—一汽-大眾奧迪A6、華晨寶馬5系首次雙雙進入轎車銷量20強。這樣看來,在低油價的大背景下,中高級車和豪華車型似乎還遠遠沒有觸及增長天花板。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最新數據, 2017年4月份國內狹義乘用車銷量前十名企業排行榜與3月份相比,呈現較大波動,特別是吉利超越長城,一直往前沖到第六位,長城位列第七,昔日的自主龍頭老大長安卻無緣前十。
據了解,除了整體行業不景氣的問題以外,長安汽車今年新車較多,包括CS95、凌軒,還有今年7月份要上市的CS55,這些都給經銷商造成了很大的資金壓力。同時,4月廠商的庫存壓力都比較大,部分廠商加大減產力度,但批售表現不佳,終端增長乏力,庫存始終處于警戒線以上。
高庫存下,經銷商進貨意愿不強,反過來又帶來批發壓力。特別是自主品牌分化明顯,在終端市場表現上,廣汽傳祺、吉利、上汽自主等基數低,又新推出SUV切合市場,增長較快;長安車型老化,新車型市場認可度有待提高,4月銷量同比下滑58%。
很明顯,國內乘用車市場已經進入了微增長態勢,國內車企即將進入一場為生存而爭斗的殘酷洗牌大戰。今年汽車市場的“價格戰”不僅提前開打,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整體來看,今年一季度乘用車價格下降幅度創5年來同期新高,達到了2013-2016年一季度平均降幅的4倍。此外,一直增速迅猛的SUV類別也不再是“避風港”。4月SUV類別產品銷量雖然仍維持同比增長,但出現環比下滑,而且下滑幅度將近20%。今年3月份,SUV銷量第一的長城汽車推出“10億購車紅包+金融貼息”優惠促銷活動,其他自主品牌也迅速跟進。在弱勢的市場環境下,自主品牌的洗牌速度還會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