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4月份下跌2.11%之后,上證綜合指數5月份下跌1.19%,5月11日創出2016年10月11日以來的最低點3016點。那么,5月份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后的被減持以及被增持的情況如何呢?
減持市值環比增三成多
據統計,4月份根據上市公司公告計算的限售股解禁后減持市值為48.94億元,涉及上市公司83家,共計30213.11萬股。
5月份公告的限售股解禁后的減持情況,顯示規模環比大幅增加。5月份限售股解禁后合計減持市值為85.47億元(二級市場減持13.36億元,大宗交易減持72.11億元),比4月份增加73.47億元,增加幅度為36.53%,仍為2016年3月份以來的第二低水平;涉及上市公司184家(二級市場減持149家,大宗交易減持54家,金谷源、漢鐘精機、大華股份、巨力索具、北京利爾、棕櫚股份等19家公司存在兩種減持方式),比4月份增加101家,為其2倍多;在分布上看,深市主板公司20家,深市中小板71家,深市創業板71家,滬市22家;涉及股數共計58234.39萬股(二級市場減持9402.49萬股,大宗交易減持48831.90萬股),比4月份增加了28021.28萬股,增加幅度為92.75%。5月份有20個交易日,若按日均減持市值來看,為4.27億元,比4月份的2.72億元增加了1.55億元,增加幅度為56.99%。
5月份整體市場下跌。兩市單月的日均成交金額環比減少兩成,為年內僅次于1月份的第二低水平。產業資本減持市值環比增加三成多,仍為年內第二低水平。5月份深市中小板、創業板公司仍為被減持的主要群體,占公告減持公司家數七成多。
增持市值環比增六成多
5月份,上市公司股東增持市值共計146.93億元(二級市場增持126.37億元,大宗交易增持20.57億元),比4月份增加59.85億元,增加幅度為68.74%,為年內最高水平;涉及上市公司有309家(二級市場增持302家,大宗交易增持13家,景峰醫藥、銀泰資源、美年健康、沃森生物、長園集團、新華錦共6家公司存在兩種增持方式),比4月份增加了171家,為其2倍多;在分布上看,深市主板公司56家,深市中小板109家,深市創業板68家,滬市公司76家;共計127152.21萬股(二級市場增持114656.43萬股,大宗交易增持12495.78萬股),比4月份增加42136.50萬股,增加幅度為49.56%。若按日均增持市值來看,5月份為7.35億元,比4月份的4.84億元增加2.51億元,增加幅度為51.86%。
在整體市場下跌的情況下,4月份增持市值環比增加六成多,年內最高水平。深市中小板和創業板中被增持的公司家數占到五成多的比例。
美的集團被減持市值最高
原限售股股東通過二級市場直接減持和大宗交易進行減持的184家上市公司中,被減持市值最大的前五家上市公司分別為美的集團、大華股份、天海防務、利君股份、陽光股份,減持市值均在3億元以上。其中,2家為深市主板公司,2家為深市中小板公司,1家為深市創業板公司。美的集團被減持市值最高,高達11.55億元,是通過大宗交易方式進行的。股權出讓方為何享健,此次減持后持股占總股本的比例由2017年一季報時的1.20%下降至0.70%。該股后續仍有減持壓力。
公告被減持股數占總股本比例最高的前五家上市公司分別為天海防務、萬里石、陽光股份、利君股份、日機密封,比例均在3%以上。其中,1家為深市主板公司,2家為深市中小板公司,2家為深市創業板公司。排名第一的天海防務,被減持比例為7.16%,是通過大宗交易方式進行的。股權出讓方為劉楠、李露,減持后維持分別為公司第一、二大股東,此次減持后持股占總股本的比例由2017年一季報時的22.50%、13.02%分別下降至18.60%、9.77%。前者減持計劃已經實施完畢,后者將流通股已經全部減持,所剩為限售股。該股后續暫無減持壓力。
康美藥業被增持市值最高
被增持的309家上市公司中,被增持市值最大的前五家上市公司康美藥業、康得新、華聞傳媒、諾德股份、必康股份,增持市值均在5億元以上。2家為滬市公司,1家為深市主板公司,2家為深市中小板公司。康美藥業被增持的市值最高,達10.96億元,是通過二級市場直接增持方式進行的。增持方為康美實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許冬瑾,持有股數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由2017年一季報時的31.27%、1.93%分別上升至32.28%、1.98%,維持為公司第一、七大股東,為公司實際控制人。該股后續仍有繼續被增持的可能。
公告被增持股數占總股本比例最高的前五家上市公司分別為仰帆控股、開創國際、荃銀高科、*ST金宇、華聞傳媒,比例均在3%以上。其中,2家為深市主板公司,1家為深市創業板公司,2家為滬市公司。266家公司盡管增持比例低于1%,但也積極地發布了增持公告。仰帆控股的被增持比例高達6.00%,是通過二級市場直接交易方式進行的。增持方為浙江恒順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天紀投資有限公司,持有股數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由2017年一季報時的17.50%、7.50%分別上升至18.54%、12.47%,為公司第一、三大股東,為一致行動人。該股后續仍將繼續被增持。
5月,滬深兩市下跌,產業資本減持市值環比增加三成多,仍為2016年3月份以來的第二低水平,而增持市值環比增加六成多,為年內最高水平。2016年年報、2017年一季報在4月份披露完畢,禁售期結束促成增持和減持市值均出現大幅增加。滬市公司被增持的市值為49.30億元,占到當月的33.51%。深市主板被增持的市值為33.24億元,占到當月的22.62%。兩者合計占到56.18%。滬市公司被減持的市值為8.32億元,占到當月的9.74%,比4月份的13.80億元,減少了5.48億元,減少幅度為39.71%。深市主板被減持的市值為20.52億元,占到當月的24.01%,比4月份的18.78億元,增加了1.74億元,增加幅度為9.27%。深市中小板、創業板被減持公司數量占被減持公司總數的七成多,合計減持市值占到當月的66.26%。其中,深市中小板減持市值為30.71億元,比4月份的10.39億元增加20.32億元,為其近3倍;深市創業板減持市值為25.92億元,比4月份的5.96億元增加19.96億元,為其4倍多。6月份解禁市值環比減少三成多,目前計算為2017年年內最低,也是2016年11月份以來最低。創業板和中小板的解禁市值均為2017年年內第四低。
結合5月27日發布的減持新規,以及2017年半年報業績預告、業績快報所形成禁售期的原因,我們預計6月減持、增持市值均將出現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