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陷入整體性虧損之中,但仍有部分私募異軍突起,取得了不錯的業績表現,而較突出的是成泉資本。在截至5月26日的這一周股票策略前十強中,從收益率來看,首尾收益相差38.87%,最高收益率為55.64%,最低為16.77%。成泉資本管理的六只產品包攬前六名,收益率均在55%以上,第一名收益率高達55.64%。
據私募排排網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26日,共有1248只產品更新了凈值數據,其平均周收益為-0.19%,跑輸了同期滬深300指數2.61個百分點。“價值股哄抬指數掩飾中小創個股出貨的行情,造就了私募業績的分化,本周有498只產品實現了正收益,占比39.90%,多數私募傾向于投資中小創個股。”
同時按照融資八大策略來劃分,上述1248只產品涵蓋了399只股票策略、270只債券策略、48只管理期貨策略、5只宏觀策略、62只相對價值策略、61只事件驅動策略、363只復合策略、40只組合基金。按策略來比較,整體表現最差的策略是股票策略,其周平均收益率為-0.65%。
“出現這一結果并不意外,很多私募的觀念還是沒有轉變過來,依然希望通過炒小票、炒概念的方式來賺錢。從今年的市場行情來看,市場風格已經發生很大轉換,部分更早轉向成長股、白馬股的私募業績會更好,而仍舊鐘情于概念的私募業績表現也就可想而知。”深圳一私募人士表示,實際上近期他一直處于空倉狀態,正在等待行情的實質性轉變。
自今年3月底以來,創業板指數下挫近10%,中小板指數下挫超過5%,而5月份以來上證50的漲幅已超過5%,分化十分明顯。自今年4月1日以來,在644只創業板個股中,跌幅超過50%的達59只,超過20%的達到260只;在860只中小板個股中,跌幅超過50%的達47只,超過20%的達到332只。
“隨著殼資源價值的暴跌,未來中小創普漲的概率越來越低。A股市場成熟后,大批估值過高且經營不善的企業,股價向下回歸的空間還是相當大的。”羅偉冬說。對此,東興證券表示,中小創部分標的依舊有較大向下空間,所以目前在標的的選擇上仍應當考慮基本面,優選有業績的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