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盤,滬指連續第17天低開。開盤后。高速公路概念股、保險股、釀酒股輪番上攻,深成指、滬指先后翻紅上漲。但受制于三聚環保、億緯鋰能等創業板50成分股低迷,創業板逆勢走弱。上午11點過后,煤炭、鋼鐵、有色等周期股殺跌,兩市震蕩走弱。截至中午收盤時,滬指上漲0.18%,報3243.77點,成交1475億元;深成指上漲0.02%,報10367.1點,成交1444億元;創業板下跌0.7%。
板塊方面,交通設施、多元金融、低價股、釀酒等板塊漲幅居前;煤炭、人工智能、創業板50、鋰電池等板塊跌幅居前。
消息面上,官媒:把發展直接融資等同于大規模發股票是錯的;人民日報刊文:“強監管”是金融創新的重要保障;發審委對上會企業詢問更加細化 IPO審核未放寬;委外應急回流效應:逾400只公募2季度遭遇高比例贖回;29家ST公司存暫停上市風險 18家中報預虧;中國聯通:公司與潛在投資者談判工作尚在進行中。
上周A股市場繼續分化走勢,創業板反彈舉步維艱,上證50指數也漸有沖高受阻的態勢,但中小板則強勁回升,漸有向上突破、再創年內新高的可能。分析人士認為,如此走勢說明市場仍然存在一定的做多機會,這也得到了盤面的佐證,租購同權概念股、低市盈率概念股、半年報業績超預期概念股、有色金屬股等品種成為行情新風口。
展望后市,多家基金公司均給出了較為一致的預期,認為“一九行情”短期內仍然難以逆轉,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大盤藍籌將繼續成為市場的投資主線。不過,經過連續調整后,部分成長股的估值正接近合理區間,一批基本面較好但被市場錯殺的成長標的可能迎來較好的配置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