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前A股僅有一個交易日,雖然當日出現小幅反彈,但盤中仍凸顯出較為明顯的結構性特征,大中小市值品種走勢的差異性顯著,市場做多合力的全面凝聚仍需要進一步等待。從假期消息面的情況來看,雖有國內PMI指數繼續攀升的正面刺激,但也有美國政府暫時關門的負面沖擊,在多空因素相互交織的背景下,節后股指仍需要圍繞2150點寬幅震蕩一段時間,以充分消化消息面因素的影響。操作上,不妨保持半倉左右的倉位,等待股指出現明顯的回升信號后再擇機加倉;投資主線上,仍建議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板塊為主。
長假期間,統計局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9月份我國PMI指數為51.1%,連續第三個月回升,并持續運行于50%的榮枯線上方,這表明在前期相對溫和的“穩經濟”政策刺激下,我國宏觀經濟仍處于階段性復蘇的階段。從具體的指數來看,反映國內外需求狀況的新訂單指數和新出口訂單指數均呈現出持續環比改善的跡象,這有利于增強企業對未來市場的信心,同時各企業積極備產,加大采購力度的動作也會拉動原材料(行情 專區)購進價格進一步上漲。雖然目前中小型企業的PMI指數仍位于警戒線下方,但隨著管理層逐步加大對小微企業在融資、減稅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未來小微企業經營壓力將會得到舒緩。整體來看,本輪A股反彈一直就依賴經濟數據轉暖這一基石,當前經濟階段性回暖的積極因素不斷累積,無疑會給市場帶來正面提振,進而夯實2100點上方的支撐力度。
在關注經濟數據表現偏正面的同時,部分負面因素的沖擊也值得警惕,尤其是市場供求關系可能重新趨于緊張的變化,這可能會延緩A股進一步反彈的步伐。一方面,隨著創業板(行情 股吧 買賣點)、中小板(行情 股吧 買賣點)指數的迭創新高,上市公司高管套現的步伐也在加快。9月份,兩市共有14家上市公司高管減持自家股票,并且全部集中于創業板和中小板;同時,減持的公司也包括業績明顯增長的公司,這也意味著高管減持正在逐步趨于常態化,這無形中會持續加大A股的拋壓。另一方面,IPO遲遲未能重新開閘,這使得上市公司再融資的規模不斷增大,三季度以來更多的公司加入定向增發的行列,目前已有300家上市公司計劃募資額近6000億元,這進一步加大了二級市場的資金面壓力,在貨幣政策依然保持當前基調的背景下,中短期內市場供求關系可能會有所惡化,而供求矛盾重新趨于緊張的狀態并不利于A股持續走強。
此外,從國際方面來看,由于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最終無法就奧巴馬政府的新預算法案達成共識,美國政府無奈臨時關閉,雖然目前國際各主要股票市場并未出現太大動蕩,但一旦政府停擺時間延長,對美國經濟以及其他資本市場仍會形成較大的負面沖擊,市場也需要通過一段時間來消化這一負面預期。
回到A股自身來看,市場熱點已經重新回到了傳媒、互聯網、網絡游戲以及云計算、4G等信息技術相關板塊,隨著外高橋(行情 股吧 買賣點)、上港集團(行情 股吧 買賣點)等自貿區概念龍頭品種開始高位震蕩,這表明游資對這一概念的炒作已經逐步退潮,這也使得新的領漲熱點需要重新醞釀。傳媒等老熱點板塊的反復活躍固然是不斷推升中小板、創業板指數走強的重要原因,但同時也不斷加大了大中小市值品種走勢的差異性。市場運行風格始終呈現出結構性的特征也反映出市場合力難以得到全面凝聚,銀行(行情 專區)、券商等金融權重板塊的作用目前也更多是體現在護盤方面,僅能保證股指不至于出現深幅下挫,并不足以提供股指全面走強的充足動能。因此,中短期內,在板塊之間走勢的差異性不能有效緩解的情況下,股指可能更多的呈現出寬幅震蕩的走勢。
從技術面來看,2150點本身也存在較強的技術性意義。一方面,年線和半年線等長期均線基本在2150點附近,前期A股快速突破后并未對均線進行一定的回撤考驗,因此,在此區域進行寬幅拉鋸有利于檢驗均線的支撐強度。另一方面,自1849點反彈以來,股指運行過程中已經形成1849點和8月23日2029點低點連線所構成的上升趨勢線,該趨勢線目前也將通過2150點所處的區域,技術共振形成的點位其支撐力度往往較強,短線對此支撐進行適當的考驗,也有利于后市的進一步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