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瑞銀最近的報告,中信證券和華泰證券的港股目標價被上調。花旗將比亞迪的港股目標價從463港元提高到475港元,摩根士丹利則將小米集團的目標價提高25%,達到25港元,而摩根大通也將貝殼的目標價提高至51港元。
另外,5月30日,亞太地區股市整體出現調整,日本、韓國、越南等國股市主要股指下跌超出1%,A股受影響較小,存儲芯片、半導體、汽車等板塊表現活躍,漲停或漲幅超過10% 的個股數量近40只。另一好消息是,外資并未拋售,當天北向資金凈流入超過100億元,連續第二天實現凈流入。港股科技股抗跌能力較強,恒生科技指數當天僅微跌0.33%。
高盛最近表示,股市最近出現回落并非出人意料,反而為投資者提供了更佳的入市機會。該機構繼續推薦增持中國A股,并預測滬深300指數在未來12個月內將上漲14%。
多家行業領軍企業受到看好
最近,許多外國投資者都開始看好中國的資產,尤其是一些領軍企業,它們的目標股價被多次提升。5月30日,又有多只股票備受關注。
據瑞銀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未來十年,中國將會涌現出一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頂尖證券公司。該報告認為,從2023年到2030年,中國證券行業的收入增長將超過1990年到2022年間的日本證券行業。瑞銀預測,從2023年到2030年,中國證券行業的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將超過10%,并且表示該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將繼續提高。
據瑞銀預測,中信證券和華泰證券將進一步擴大其領先優勢,這是因為它們在財富管理和海外業務等領域具備競爭優勢。預計中信證券和華泰證券在2026年至2028年的每股盈利將提高8%至16%。目前市場并未充分反映它們的潛力,相較于同行公司,它們的估值更有吸引力。瑞銀將中信證券的港股目標價從21.7港元上調至23.3港元,華泰證券的目標價也從12港元調升至13.1港元,并給予它們“買入”評級。
據花旗發布的報告稱,他們將比亞迪在港股的目標價從463港元上調至475港元,并且預期比亞迪未來兩年的銷量會增加。花旗認為,由于比亞迪車型更新速度快且銷售情況良好,因此他們將2024年和2025年的銷量預測從367萬輛和417萬輛分別調整為385萬輛和501萬輛。在考慮到較好的規模效應和成本控制后,他們還將預測的2024年和2025年比亞迪的毛利率上調1至1.4個百分點,分別達到18.1%和19%。
花旗預測比亞迪2024年至2025年的凈利潤分別提高至357億元和517億元,2026年預計為627億元。花旗預測比亞迪第二季度銷量將大幅增長55%,預計季度內銷售、管理和費用將略微增長,這將支持公司盈利迅速復蘇。預計2024年,比亞迪每輛汽車的凈利潤將在市場上被調高至8000元至10000元,同時預計5月、6月和7月的銷量將繼續保持增長。
與此同時,摩根士丹利將小米集團的港股目標價從20港元上調至25港元,因為小米集團在第一季度取得了良好業績,預計今年電動汽車的出貨量和利潤率將進一步提高。
據分析師Andy Meng及其團隊在報告中指出,最近小米集團股價的下跌為長期投資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他們相信其具有顛覆性力量正在顯現;考慮到第一季度盈利強勁,他們將2024年的營收預測上調了5%,毛利率上調了1個百分點;小米最新推出的電動汽車備受歡迎,這表明終端用戶對小米的汽車設計以及“智能手機+電動汽車+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概念表示滿意。摩根士丹利將小米汽車2024年的銷售預測從7.5萬輛提高到11.8萬輛,并認為電動汽車的成功將為智能手機和AIoT部門帶來良好的互補影響。
受到調高評級的領頭企業還包括貝殼。根據摩根大通的報告,由于中國內地最近推出了過去三年來最強有力的支持房地產政策,因此該行對貝殼的股價表現預測更加積極。他們相信政策前景應該能夠超越短期銷售數據的影響,成為未來3至6個月內最關鍵的股價推動因素。
摩根大通的觀點是,貝殼公司的風險回報仍然積極,因為公司擁有穩健的增長動力,例如持續增長的市場份額和新舉措的進展;股東獲得的回報良好,通過回購和派息,年度收益率約為5%至6%;前景更積極的政策以及具有吸引力的估值。該機構上調了貝殼今年的收入和每股盈利預測各2%和1%,目標股價從47港元上調至51港元,評級為“增持”。
高盛表示,現在是一個進入市場的好時機
5月29日,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及其團隊在一份報告中指出,股市最近出現的回調并不足為奇,并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更佳的入市時機。
高盛表示,自5月20日達到今年以來最高點以來,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分別下跌了4%和2%,引發了投資者對中國股市反彈能否持續的疑慮。高盛指出,按經驗來看,牛市中的回調是相當常見的現象,因為投資者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來消化最近的政策信息和市場上漲,所以短期內離岸市場進一步整理也并不奇怪。
高盛公司認為,政策托底措施的效果已經明顯顯現出來。中國政府正在陸續推出一系列支持性政策,為股市提供了明確的底部支撐。尤其是在房地產和地方債方面的政策有助于減輕股市尾部風險,增強市場信心,從而有效提升中國股票的公允價值。
高盛表示,當前中國股市的回調并未改變他們的核心觀點,相反,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好的入市機會。目前,中國股市的投資組合價值正在不斷提升,政府提供了下行風險保護,而資本市場改革也帶來了上行潛力。高盛繼續看好中國A股,預計滬深300指數在未來12個月內的上漲空間為14%;同時對中國股票離岸市場保持中性評級,預計MSCI中國指數上漲12%。
幾天前,高盛已將MSCI中國指數的12個月目標價從60上調至70.將滬深300指數的12個月目標價從3900點上調至4100點。
5月24日,高盛的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在一次媒體交流會上表示,今年4月以來,中國股市表現強勁,一些未充分配置中國股票的亞洲基金已經開始跑輸基準。由于未來幾個月可能受到業績壓力的影響,投資者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在資產配置方面,高盛繼續看好互聯網領域,并提高了對消費者服務和房地產周期相關領域的配置建議。同時,隨著房地產政策的推出,高盛將銀行和房地產領域的評級從低配提升至中性。
瑞信認為A股前景樂觀。在5月28日舉行的“中國內地及香港股票市場展望”主題論壇上,瑞信中國股票策略研究負責人王宗豪表示,目前A股市場整體環境類似于2015年和2016年,但上市公司的基本情況優于當時。與此同時,MSCI中國的估值僅約為10.5倍左右,還存在相當大的上漲空間。當前市場正處于盤整期迎向上升趨勢。
在股票配置方面,王宗豪提議了兩個方面。首先,增加高股息股票的配置。目前許多公司因政策和股東需求而提高了股息比率,加之十年國債利率目前歷史低位,使得股息率與十年國債收益率之差達到歷史高點,提升了高股息股票的吸引力。其次,增加進攻性倉位。建議關注教育行業等基本需求穩定的行業;在消費領域,關注價格有上升空間的啤酒等行業和企業,以及與旅行相關的行業。此外,建議關注香港股市的互聯網公司,一旦更多外資流入,互聯網行業將受益。
前不久,亞洲及中國股票策略師劉鳴鏑表示,隨著國內上市公司業績的增長,國際投資者將更有信心投資A股和港股市場。目前,外資在國內股票市場上的份額相對較小,但若業績改善且資產價格穩定,外資或將增加配置。
劉鳴鏑表示,根據日本的經驗,有四類主題的股票有可能擊敗整體市場:第一類是國內市場份額增長的股票,以及在經濟溫和復蘇階段有能力表現的股票。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