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您的位置:股票 / 行情 / 概念 新股 / 研報 / 漲停 > 第一創業暴跌帶來的警示:改變新股發行中不合理之處

第一創業暴跌帶來的警示:改變新股發行中不合理之處

2017-05-21 21:21?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約需要 分鐘的時間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第一創業5月5日收盤價格為24.42元,5月15日收盤價格為14.84元,六個交易日內,三個交易日無量跌停,二個交易日下跌幅度超百分之八,一個交易日小幅上漲,短短六個交易日累計跌幅近百分之四十,210億元市值灰飛煙滅。下跌的原因只有一個:限售股解禁。筆者認為,第一創業的暴跌帶來警示,新股發行必須要改革,只有改變新股發行中不合理之處,才能保證市場的公平合理。

  一,減少新股發行數量。新股發行改革以來,一直低價發行,股民只要中簽,就能獲利,不存在虧損的可能,所以并沒有引起股民的反感。相反,股民樂此不疲的申購,希望多發行新股,以求增加中簽的幾率。表面上看,現在每周發行十只新股,募集50億元的資金似乎不多,但實際上,市場還要承接限售股解禁帶來的壓力。正如第一創業2016年5月11日發行時,募集資金只有23.3億,而2017年5月11日小非解禁時,解禁市值高達200億,解禁數量占總股本的44.77%。目前正處于2016年上半年發行的股票小非解禁時期,這些小非的流通給市場資金帶來極大的壓力,因此應減少新股發行數量,以緩解供大于求的矛盾。但新股發行只宜是減少,不宜停止發行,因為一旦停止發行,購買股票主要是為配置打新市值的那部分股民可能會撤出市場,這部分資金流出股市,同樣容易引發恐慌,使股票非理性下跌。

  二,發行股票時,提高流通股和限售股之間的比例。大小非解禁,之所以使股民聞之色變,主要是大小非比例失調。目前發行股票,如果發行的是小盤股,其流通和限售比例為1:3,如果是大盤股,其流通和限售比例為1:9。第一創業發行時,流通盤只有2.19億股,而總股本卻高達21.89億股。這種發行方式造成了新股上市時流通性不足,股價虛高,價格遠遠背離價值。而當大小非上市后,流通市值急劇增加,股票供應快速增長,股票價格也隨之下降。創業板指數的趨勢也能說明這一點,2015年創業板高點是4000點,目前只有1800點,指數已經被腰斬,但其動態市盈率仍然高達50倍以上,整個板塊仍然沒有估值優勢。所以,筆者建議小非上市與其一年后解禁,不如發行上市時就直接流通,這樣新股的定價會更加市場化,不會造成估值虛高,同時股價波動會小得多。小非上市即解禁的同時,要延長大非解禁時間,建議大非解禁至少5年以上,甚至不能流通,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大非多為上市公司的締造者、領導者、經營者,應該與上市公司榮辱與共,共同進退,而不應該把減持獲利作為最終目標。

  三,縮小限售股和流通股之間的持股成本。目前,第一創業股價是14.62元,即使是中簽的股民其成本也在10.64元,持有一年盈利只有40%,而小非持倉成本1元,經過這次暴跌,獲利仍然高達15倍之多。這么巨大的成本差距,有失公允。

  第一創業的下跌,已經反映出了市場的諸多問題,已經到了必須解決的時候了。筆者相信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了,中國股市一定會走出長牛行情。

  【延伸閱讀】

  一切只是開始!誰是下一個“第一創業”?

  創業板在最近兩年領跌大盤,而近期另一個“創業”比創業板跌得更撕心裂肺,那就是上市一年的次新股第一創業。作為中小板和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第一創業八竿子和創業板都打不著,但跌起來一點都不含糊,2017年以來的跌幅將近58%,現價甚至已經跌破去年5月11日上市首日的收盤價。毫不夸張地說,任何時間通過二級市場買入第一創業股票持有至今的投資者,幾乎都住進了“總統套房”,差別無非是套牢程度的深淺而已。

  從二級市場炒作的角度來看,第一創業已經走過一輪完整的炒作周期。和其他新股一樣,上市之初第一創業也有數個無量漲停,在24元附近開板震蕩之后,游資主力開始一輪瘋狂炒作,短短一個多月便從24元飆升到45元上方,漲幅超過85%。此后半年的時間,第一創業股價在高位寬幅震蕩,形成明顯的“三尊頭”,炒作資金高位震蕩出貨的痕跡明顯。今年1月13日,第一創業股價正式向下破位,在2月和3月有兩次回抽,但已經無力回天。經過一段時間的陰跌,5月8日開始進入空頭追殺的斷崖式下跌,短短6個交易日從24元多跳水到14元多,跌幅超過39%。

  引發市場對第一創業關注的也正是這短短6個交易日,但在此前該股已經見頂回落有半年的時間,波段跌幅也超過45%,稍懂技術分析的投資者見到這種時間跨度長達半年的高位“三尊頭”破位下殺,無論如何也不會去參與。如果是基本面的投資者,看到100多倍的動態市盈率、一季度凈利潤衰退超過三成的基本面,也不可能貿然介入。但從此前一直保持活躍成交、積極換手的情況來看,第一創業依然吸引了不少散戶進場接盤。雖然是被“割韭菜”,但收割還算有秩序,真正導致踩踏出現、持續“一字板”跌停的元兇,則是天量限售股解禁!

  5月11日,第一創業上市滿周年,當天有9.8億股限售股解除限售,解禁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4.77%,為此前流通盤的4.48倍。此次解禁股份涉及的股東達36名之多,分布分散且入股成本普遍較低。從之前券商股解禁的情況來看,這批“小非”股東套現的可能性極大。同時,第一創業的基本面平庸,估值在同行業中不具有優勢,又遇到大盤弱勢回調,三大效應疊加踩踏事件便不可避免地上演了。

  以往A股市場也有限售股解禁的壓力,但今年的情況更為嚴峻。2016年下半年開始新股IPO速度加快,已經陸續進入了上市周年的解禁期。而2017年新股發行更大規模提速,每周發行的新股平均不少于10只,每月發行的新股在40只以上,全年新股發行數量有望超過500只。如果新股發行節奏和解禁規則不變,那么直到明年都會不斷有類似的“第一創業”慘案上演,新股“堰塞湖”無非是從一級市場轉移到二級市場,投資者付出的代價可能更為慘重。

  與此同時,A股市場“炒新”的風氣依然比較濃厚,上市之初動輒N個漲停,造成新股比同行業老股估值要高出許多。吹大泡沫之后,隨著限售股上市的臨近,股價不可避免走上價值回歸之路。如果基本面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炒作之后一地雞毛就成為絕大部分次新股的宿命。

  對于散戶來說,第一創業僅僅只是開始,“第二創業”、“第三創業”或許已經在路上。買入解禁股即將上市的次新股需要特別慎重,尤其是在弱勢氛圍中,沒有深入研究基本面盲目買入“踩雷”的概率極大,安全起見觀望還是最好的策略。而對于部分距離解禁日較遠,但已經經過幾波炒作的次新股,也應當及時逢高退出為宜,如次新銀行股中的張家港行、無錫銀行、江陰銀行、吳江銀行,券商股中的中原證券、華安證券等。(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標簽

閱讀了該文章的用戶還閱讀了

熱門關鍵詞

為您推薦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報
漲停
要聞
產業
國內
國際
專題
美股
港股
外匯
期貨
黃金
公募
私募
理財
信托
排行
融資
創業
動態
觀點
保險
汽車
房產
P2P
投稿專欄
課堂
熱點
視頻
戰略

欄目導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學股
名家
財經
區塊鏈
網站地圖

財經365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經365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魯ICP備17012268號-3 Copyright 財經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門基礎知識財經365版權所有 證券投資咨詢許可證號為:ZX0036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