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實現了理財目標,積累了財富;而有人則損失不少,還被別人說成是“敗家”。為什么會產生如此大的區別?從以下4中行為對比中,或許可以找到些答案:
1、分散投資VS孤注一擲
我們常說: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會理財的人將這句話銘記于心,他們會在配置高風險產品的同時,比如期貨、股票等,再配置些穩健的固定收益類產品等,分散投資,降低風險。
而還有一些人,則會選擇孤注一擲,將所有資金都投入同一產品中,想要獲得更多收益。但一旦市場行情不好,或者產品出現問題,不僅會蒙受巨額損失,甚至可能出現血本無歸的情況。
2、預留應急資金VS無保障措施
投資是理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投資前,預留應急資金是必不可少的。國內知名財富管理機構嘉豐瑞德的資深理財師表示,理財是“進攻”和“防御”相結合的過程。投資就是“進攻”,而應急資金就是“防御”。
如果不注重“防御”,那就意味著理財的過程中無保障措施。萬一個人或家庭碰上緊急情況,根本沒有多余的資金可以用來應急,財務狀況馬上就會亮起“紅燈”,甚至要通過借錢才能解決問題,給自己或家庭平添經濟負擔。
3、追求長期收益VS追求一夜暴富
理財是個長期的過程,投資也是如此,追求的是長期的收益。真正會投資理財的人,即便選擇高風險投資品,也一定會從基本面或技術層面進行分析,選擇具有潛力的股票、基金等,謹慎投資,爭取長期獲利。
但如果一個人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總想著一夜暴富,就會輕易地相信所謂的原始股投資、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4、50%的理財產品。最終不僅收益沒拿到,這些錢還有可能打了“水漂”,根本要不回來。
4、理智對待盈虧VS無法擺正心態
輸贏乃兵家常事,而有盈有虧也是投資理財過程中的常事。如果無法擺正心態,無法正確看待盈虧,比如急于翻本或急于獲得更多收益,就有可能沖動投資。在不冷靜的情況下做出的投資策略往往會讓自己損失慘重。
嘉豐瑞德的理財師表示,只有理智對待盈虧,盈利時不驕不躁、虧損時不急不餒,才能抓住下一波投資機會,也能讓自己在理財之路上越走越順。
到底是在理財還是在敗家?看看以上4種行為對比,你就有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