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2013、2014年,子公司賺的錢養活了不少瀕死的中小基金,給了他們喘息著發展公募的機會,但2015年之后子公司捅的簍子陸續浮出水面,打擊也是不小。那是另一個生死時速的故事了,我們按下不表。
且說說第三周期里基金業最重大的變化——貨幣基金的崛起!
基金業有個逆風翻盤的傳奇——天弘基金。

在“阿里”出手“盤”它之前,天弘基金自己發展了7~8年,規模不足100億,然而在2013年6月,對接天弘貨基的“余額寶”橫空出世后,天弘基金的總規模一年間漲到將近2000億,兩年快6000億,到2017年,快18000億了!
一舉成為基金公司總規模NO.1!
但只要大家看一下天弘家貨幣基金的占比,就會發現一直在95%以上,其他40多支基金加一塊兒還不到400億。
這也挺是尷尬的~我們知道,貨幣基金有軟保本約束,真要出點什么事兒,公司多少年賺的錢都不一定夠賠的。
2018年,為什么天弘基金的規模下降了5000多億呢?
那是因為余額寶為了分散風險,從2018年6月開始,除天弘貨基外,又對接了13支不同公司的貨幣基金,致使這些產品在幾個月里紛紛實現了成百到上千億的增長。
余額寶和天弘,固然是難以復制的神話,但貨幣基金的興盛卻是一場水到渠成。
它的根本在于金融壓抑。
廣大老百姓無法分享貨幣市場的收益,在短期資金騰貴的情況下,仍然只能把自己的閑錢放在銀行里吃0.35%的活期利息。
但貨幣基金要搶銀行的生意卻不容易,畢竟活期存款隨時可取,隨時可刷卡支付。而早年的貨幣基金,辦理贖回后,要4~7個工作日才能到賬,再從理財賬戶劃到存款賬戶,才能使用銀行卡支付。
2012年10月11日,南方、國泰、匯添富推出“貨幣基金T+0當日贖回方案”獲得證監會批準。能T+0,不是貨基的效率提高了,而是靠托管行或者股東墊付,但不管怎么說,此舉為貨基PK活期存款帶來了技術性突破。
2013年,又一個錢荒,銀行間7天回購加權利率都能飆到10%以上了!
此時,余額寶順天應命而出了,帶著淘寶的巨大客源,支付寶的超級便利支付功能,阿里爸爸按秒到賬的強大資金支持,再加上中國貨幣市場提供的,為打擊非標才出現的畸形高收益率。
7%的類活期存款見過沒有?!——它就是“余額寶”。
瞬間炸了!
余額寶讓貨幣基金這一概念深入人心后,其他基金公司也開始獲益。
在基金行業第一周期,先入為主的“股票基金”無疑是主流;而進入第二周期,被熊市坑聰明了的基民們更傾向于投資能靈活切換股債持有比例的“混合基金”;到了第三周期,久久被壓抑的短期理財需求爆發了,貨幣基金占比最終超過了60%。
貨基的崛起成了全行業的盛宴。

2014年中至2015年6月12日,第三周期的股票牛市也來了!債券牛市還在!貨幣基金不斷放量。其他什么定增、打新、量化、通道無一不是熱火朝天。
這正是秦可卿說的“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
但其下暗流涌動卻是最高的杠桿,最復雜的通道,最隨意承諾的保本保收益,和真正到來的中國債市違約潮。
所以,第三次看到盛宴散場,一地雞毛,同志們應該沒有什么可意外的了吧?

2015年中,股市涼涼。
2016年底,債市涼涼。
2018年4月27日,《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俗稱“資管新規”)出臺,整個資管行業都感覺要涼涼了。
但所謂周期就是這樣,周而復始,否極泰來……
基金業第四個周期叫“規范化時期”
(2018.7.20~?)
姿勢照舊,改革春風吹滿地——
2018年7月20日,人民銀行發布《關于進一步明確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對4月27日發布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進行了最寬松的解讀。
2018年9月28日,銀保監會正式出臺《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12月2日,又出臺《商業銀行子公司管理辦法》,給銀行續了口氣,就是給基金行業的上游錢袋子續了口氣啊。
2018年10月22日,證監會出臺《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及《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運作管理規定》,重新給包括基金專戶,基金子公司在內的所有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統一了標準,劃出了道道兒。要知道在此之前,專戶和子公司都被處罰懵了,業務無心做,人才四飄零,風控動輒驚。
終于,又一場新的征程開啟了……
承載著我全部青春和夢想的基金行業啊,愿你螺旋形上升,越來越好。
福利時間:
我對基金業周期的劃分依據是法規及行業生存模式的重大變革,然而因此劃分出來的三段區間,上證綜指的走勢是這樣的:

如果2018年7月真的是第四次周期的啟動,那么大家相不相信又一輪牛市即將開啟了呢?
但無論結果如何,都希望大家記得:有漲必有跌,世事皆輪回。
想了解更多股票內容請關注財經365網。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