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增量資金巧遇A股過山車: 爆款基金建倉悲喜劇!
入市者的焦慮
一個朋友最近搭了一家陽光私募,卻在焦慮資金募集。
而募集好資金的公募基金經理們,卻在發愁,從哪里開始建倉,白馬,還是中小創?
前期一系列爆款基金發行,增量資金入市,是多好的資本故事!
隨著市場信號的轉變,我們或許可以挖掘更多資金風向的信號。
有機構受訪者表示,“對新基金來說,無論是權重股估值不低,還是中小創整體處于下行趨勢,買哪種都是挑戰,加上外圍股市有可能繼續回調,建倉難度加大。”
2018年以來新基金發行形成熱潮,并且爆款基金不斷出現。與之相對應的卻是股市風云變幻,從年初開局以來,A股經歷了先跌后漲的過山車行情,讓正在建倉的許多新基金也隨之出現了風格切換,一時形成了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局面。
新基金建倉悲喜劇
“我們有一只剛剛成立的股票型基金,股票才加到25%,目前凈值變化不大。”3月6日,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告訴記者。
2018年以來新基金發行出現熱潮,募集規模升至階段高位。
根據數據統計,截至3月6日,近3個月成立的新基金356只(A、B、C類分開統計),約2500億份額,規模約3350億元。
其中許多爆款引人注意,6只新基金規模超過100億元,其中興全合宜基金規模更是高達327億元。另有10只新基金規模在50億至100億元之間。
3月6日,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黃曦漪向記者表示:“今年年初新基金總體發行數量規模都大增,今年從新發基金的類別來看,量化、消費、港股這三類數量相對較多。有些基金公司發行了規模過百億的基金產品,因此基金經理的管理難度也會大增。我們之前做過數據分析,一般基金規模在19-35億之間的業績會相對較好,規模過大的基金業績相對不會太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