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表示,作為行業自律管理組織,通過出臺《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相關問題解答》系列問答、《須知》等系列自律規范性文件,不斷細化和完善私募登記要求,提升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透明度,有三方面的意義:一是積極行使協會職責,完善落實信義義務的自律規則體系;二是推動塑造行業合規生態,樹立市場誠信機制;三是促進優勝劣汰,完善行業分層分類管理。協會指出,部分機構重復登記或虛假登記,增加了自身登記時間成本,也占用了有限的審核資源。新版《須知》通過強化集團類機構主體資格責任、明確高管及從業人員合規性與專業性要求等,為內部治理穩健、配備專業團隊并存在切實展業需求的優質機構提供了更大的展業空間,有助于改善行業構成,避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記者采訪了多位私募行業人士。廣州某私募律師表示,新版《須知》的很多內容實際上已經在協會日常審核私募登記中實施了,此次做了反饋意見的匯總、正式公布,能夠在行業內起到更強的規范作用,使之成為私募行業認可的標準,督促不合規機構進行整改。北京某小型私募投資總監表示,新規規范了私募基金的業務范疇,提高了高管從業資格要求,通過提高私募管理人的登記門檻要求,將一些不符合要求、想要打著私募名義從事別的業務的機構擋在了門外。
北京另一家股權私募合伙人坦言,“一些機構借私募名義給自己公司融資搞錢,并非真實有清晰投資目標,從業人員也不專業,要是出現資金鏈斷裂就跑路,嚴重侵害投資者利益,也影響私募行業聲譽。私募應該是專業的人干專業的投資的事,不是搞錢的工具。未來私募行業從嚴格監管和開放機會兩方面入手,進行扶優限劣,給真正在做私募業務的機構更多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