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半年來,各路資金通向樓市的路逐一遭到圍堵,這次輪到信托。5月24日,一份名為《2017年信托公司現場檢查要點》的通知在業內流傳,該文件日前由銀監會下發給各銀監局,其中將違規開展房地產信托列為檢查要點之一,被視為是房地產信托監管的升級。雖然銀監會在5月24日傍晚回應稱這屬于例行檢查,但毫無疑問的是,房企融資難度仍在攀升,作為“輸血”渠道之一的信托,受到的監管也日趨嚴厲。
監管不斷收緊
據流傳的《2017年信托公司現場檢查要點》通知顯示,違規開展房地產信托業務被列入2017年信托公司現場檢查要點。具體來看,包括是否通過股債結合、合伙制企業投資、應收賬款收益權等模式變相向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規避監管要求,或協助其他機構違規開展房地產信托業務。
對此,5月24日傍晚,銀監會相關人士對媒體回應稱,這是根據銀監會2017年現場檢查計劃,監管部門對部分信托公司進行的例行檢查。為提高檢查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銀監會相關部門4月中旬制定印發了《2017年信托公司現場檢查要點》,供具體檢查時參考。印發檢查要點是現場檢查的一種通行做法,僅用于指導具體檢查項目,并非發布監管政策。一位信托公司人士也對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一般在每年4月前后,監管層都會進行例行檢查。而且房地產項目屬于一個大類,所以一直都在重點檢查的范圍內。
雖然此次只是例行檢查,但將時間拉長一些來看,房地產信托的監管實際已在趨嚴,尤其是在今年監管層大刀闊斧地整頓金融亂象的時期內,房地產信托已多次被提及。今年3月29日,銀監會發文要求整治信貸資金參與房地產炒作情況,對于違規進入拿地環節、違規發放開發貸、貸后管理不嚴、繞道借道變相融資、違規發放首付貸等行為進行了限制;4月10日發文表示,各級監管機構要重點關注房地產信托業務增量較大、占比較高的信托公司。
4月下旬,又有消息稱,銀監會近期要求信托公司控制向房地產行業提供融資的行為,監管要求重點針對房地產行業以及其他產能過剩行業。
風險外露已久
收緊的背后,與房地產信托暴露的風險不無關系。在今年4月初召開的信托監管工作會上,銀監會信托監督管理部就指出,房地產信托的信用風險呈上升趨勢。據該監管部門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房地產信托余額1.64萬億元,同比增長18.29%。且監管層認為,考慮到部分資金繞道投放至房地產領域,房地產信托的實際規模可能更大。
在監管層看來,房地產信托的風險主要為集中度、合規和法律三個方面。其中,在法律風險方面,監管部門重點提及了“明股實債”類業務所面臨的風險上升。
同時,信托公司開展“明股實債”信托業務,意在規避監管或公司內部審查標準,由于降低了風控要求,相關項目面臨的信用風險相對較高。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總監嚴躍進進一步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各類信托名義下的融資做法增加,而且部分也直接參與了招拍掛市場的拿地動作,因此對于此類信托計劃的管制非常有必要,要警惕各類逃避政策監管的做法,否則近期土地市場的地價泡沫又會擴大。
事實上,曾在工商企業、證券市場、金融等五大信托投資領域中位居榜首的房地產類項目,去年融資規模就出現了下滑。來自中國信托業協會的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資金信托投向房地產領域的規模為14295.37億元,占比8.19%,與2015年同期相比下降0.57個百分點,房地產市場已從之前的榜首位置滑落到墊底位置。
一位信托業人士介紹,在2015年房地產“去庫存”的背景下,不少房地產信托暴露了風險,信托公司出于風控考慮開始收緊這類業務。一些中小房地產公司達不到信托公司的要求,所以信托公司不會給它們貸款。
去年10月,全國樓市調控大幕拉開,不少信托公司對于房地產融資項目更趨于謹慎。據用益信托統計數據顯示,去年10月房地產信托共成立44個,總規模114.84億元,環比降幅達45%。嚴躍進從地產企業融資的角度分析稱,信托融資是過去房企大規模輸血的一種主要渠道,隨著過去兩年公司債發行的流行,信托融資的做法相對減少。
融資規模再“抬頭”
“但樓市調控后,近期房企融資壓力增大,所以又有部分房企開始尋求一些信托融資合作。”嚴躍進說道。
數據也可以佐證。今年以來,房地產信托的融資規模再次出現上揚,占比也有所走高。據用益信托的統計,今年前4個月房地產信托的融資規模占比一直在上升,分別為7.07%、10.31%、11.54%和12.55%。其中,3月的融資規模達到236.78億元,超過去年9月的水平,已經恢復到樓市調控前位置,甚至還要更高一些。
進入5月后,這種趨勢更加明顯。5月第二周成立的集合信托產品中,房地產領域融資規模已經重回首位。
而其他房企的融資渠道已經陸續遭到“圍剿”。海通證券的一份研報顯示,除了作為主要融資渠道的銀行貸款和公司債外,去年樓市調控以來,地產企業股權融資、發行ABS、地產基金、資管融資等各類渠道均有所收緊。
與此同時,央行始終維持著市場緊平衡的狀態,并加強對金融機構的考核,讓金融機構也不得不捂緊口袋。
5月24日還有消息稱,某家資產規模2000億元級的城商行某分行副行長稱,總行剛下達了被他們稱之為“史上最嚴”的流動性管控方案。各個經營單位、各個分行都要自保平衡,重擔落到了吃資金大戶的房地產信貸上。銀行們心里會有一個貸款定價的底價,若是低于這個貸款利率,那么對方即便是“名單制”里頭的房企,也不予受理授信審批申請;即便是行里此前已經批復了授信,也不予放款;即便是已經放款了,到期也“假惺惺”表示可以續貸,但收回資金后就不再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