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說,現代金融從政治報告是這三個,繼續推進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風險、調整金融監管體制構成了現代金融,是我們現代經濟體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是和大家討論問題的關于現代金融的問題。
另外一個想和大家討論的是全方位開放的問題,這個是我們現代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什么叫全方位開放?就是指我們過去的開放體制不是全方位的。你們知道我們過去的開放兩句話,擴大出口和吸引外資,擴大出口和吸引外資都是搭別人便車,擴大出口是利用國際市場,吸引外資是利用國際資本,我們搭了別人三十多年的便車。
我們之所以搭別人的便車,能搭的原因是剛好碰了好時機全球化,我們搭了全球化的便車。講到全球化的時候,學術界把全球化分為兩次,1750-1950年是人類社會的第一次全球化,這次全球化的主導放是歐洲列強,德法意葡萄牙和西班牙。全球化的主要方式是殖民,以殖民的方式推動了全球化,亞洲國家都被歐洲列強殖民過。我最近查了一下歷史,亞洲只有一個國家沒有被殖民過就是日本,日本為什么沒有殖民?發現這個國家什么資源都沒有,只有地震,給嚇跑了。這個國家只有地震,給嚇跑了。所以,都被殖民過。殖民的背后是暴力和戰爭。這種殖民方式的全球化引發了一戰和二戰,二戰結束就標志著第一次全球化過去了,結束了。
美國是二戰的主要戰勝國,所以,美國啟動了人類社會的第二次全球化,從1950年到現在,這次全球化的主要方式是國際貿易,以國際貿易化的方式來推動全球化。世貿組織和世界銀行都在這個時期出現,主要的特征是國際貿易。我們實際上搭了這次全球化的便車,國際貿易的便車,我們成了這次全球化最大的利益方,我們是后半場進來的,后半場進來有很強的比較優勢。
二十年前(1997年),我們的GDP總量是7萬多億人民幣,今年可以達到80萬億,翻了十倍。1997年外匯儲備量是1300億,現在到了3萬多億,1997年人均收入幾百塊錢,現在幾千塊錢。1997年高速公路都沒有幾條,我們現在基礎設施引領世界!中國成了最大的利益受益方。現在,美國開始反全球化了,幾年前就開始了。
2001年簽世貿協議的時候第15條,2016年11月1日中國自然會成為市場經濟國家,結果還沒有到這一天,都宣布不承認。為什么?只要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的話,可以就反傾銷,因為你不是市場國家,你的價格低還是高,給找一個替代國評價,給中國經常找的替代國是新加坡,新加坡比我們發達多了,我們的出口價格比它低,一出就是反傾銷,還沒有到這一天都不承認了。為什么?因為都開始反全球化了。
幾年前,我到美國拜訪一個很著名的經濟學家,他就直言不諱地告訴我說,這一次人類社會的全球化就是中國進來后把事搞砸了。為什么?它是這一次全球化的戰爭是國際貿易,國際貿易的基本原則是比較優勢原則,每個國家自己搞得很好,交易,獲得共同利益。中國進來之后,你們什么都要搞,是全產業鏈。一開始搞服裝、鞋帽、襪子,搞完了之后搞家電,家電搞完了之后搞汽車,汽車搞完了之后搞高鐵,高鐵之后搞互聯網,互聯網之后搞飛機,我們搞什么!你是全產業鏈,不是比較優勢的原則,所以,你們搞砸了。中美之間的逆差是6千多億美金,意見非常大。
另外一個教授講得更露骨,全世界就像一個大賭場,莊家是美國,中國是搞各種餐飲服務,搞了幾十年賺了不少年。但是,賺了錢就不賭,死活不賭,你們知道賭不過莊家,所以,拼命賺錢,賺夠了,準備自己開賭場走了。意見特別大!
所以,我提醒大家不能這樣搭便車了,讓別人也搭我們的便車才行,光搭別人的便車別人會反感。我們要全方位開放,既搭別人的便車也讓別人搭我們的便車。中國能被搭便車的有兩個,中國13億的國內市場開放中國市場首先開放的是物資產品的市場,正式宣布在上海將建立進口貿易博覽會,廣州是出口貿易博覽會,大幅度降低關稅,資源類、技術類、民生類產品大幅度降低,去年宣布降低178宗進口產品的關稅。一旦我們向他們開放市場了,大幅度降低關稅,大家注意會把中國的消費調動起來了,消費調動起來中國會逐漸的同化掉,我們的模仿能力極強,給你搞出產品來了,又在生產上推動我們。
所以,建議大家不要買陸虎這種車,以后很便宜的。也別買很貴的奢侈品,未來都不值錢。178宗的進口關稅全部下調,從17%下降到7%,下降了10%。一旦開放了這個市場對我們中國有利,也讓他們搭我們的便車。
另外一個是開放金融服務業,外資對中國的銀行、期貨、保險、基金的控制比例可以達到20%-51%,5年之后表現好,可以取消所有控股限制,愛控股多少就控股多少,我們將向世界開放中國市場,既包括物資產品市場也包括金融服務業市場,要全方位開放市場。這個開放對于我們國家有巨大的好處,當然,也讓別人搭我們的便車,但是,對于我們中國將更有意義。
另外一個搭便車是巨大的過剩資本,我們國家有巨大的過剩資本,我們要對外投資,叫做“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是給中國創造更大的發展機會,“一帶一路”是我們過剩資本外流的通道,別人搭我們的便車也給中國帶來了很大的好處。我們怎么讓別人搭我們的便車,一個是巨大的國內市場,一個是巨大的過剩資本,這個活力很大。
“一帶一路”會議去年5月份開得很成功,把“一帶一路”徹底理清楚,“一帶”是陸地上,陸地上的經濟帶是“一帶”,從中國的中部出發到達西部之后,一路向西南方向,從中國的云南、廣西出境到印尼,把中南亞大陸聯結在一起。另外一路繼續向西到烏魯木齊,第二次分支,一路向南,通過中國的庫爾勒、喀什,之后到中東,從中東到達土耳其,從土耳其到達南部歐洲和東部歐洲。另外從烏魯木齊繼續向西進入巴基斯坦,到俄羅斯、白俄羅斯,整個被我們連起來了。我們不僅僅是連起來,要做到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而且是一個產業鏈,許多產業也會在這個帶上。
時間不長“一帶”的作用顯現出來了,我最近到老撾調研,最少有15萬中國人,基本上都是湖南人。我發現中國的“一帶一路”一窩一窩的出去,給我們找到了許多的發展空間。最近我在天津參加“一帶一路”論壇碰到一個小伙子是天津人搞火力發電的,那個地方從發電站和輸電站都干了,就是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發展了新的業務,中國過剩的資本找到了出口,而且做得很好,當地人很信任他們,也把別的產業往里面引。那個地方沒有去過外資,他們是第一家。中國現在出去你們也是外資了,我們是他們的外資,大量過去。
今年7月份我到東歐五過調研,中國中小資本在東歐投資的方向,我們不僅是大量資本出去,大量中小資本出去,匈牙利的中小資本基本上是中國人,從流通、資本配件到餐飲等等都是浙江人大量的資本出去了。今年5月份我在新疆調研發現,新疆的海鮮不來自太平洋而是印度洋。中國把自己置身于整個世界當中了。
我有預感,人類社會將進入第三次全球化了,這個特點是全球配置資源,技術資本在全球的配置,不再是國際貿易,是全球配置資源。我們的曹德旺老板到美國投資搞了汽車玻璃,中國的汽車玻璃生產嚴重過剩,在中國生產遇到美國老是反傾銷,就搬到美國,美國獲得了就業,我們獲得了收益。未來不是國際貿易,而是全球配置資源的問題。我們所啟動的“一帶”就是為我們尋找這個機會的。機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