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系列一季度檢討結果將于6月5日生效。
根據此次調整結果,恒生指數成份股增至80只,華潤電力、紫金礦業、京東健康、攜程等獲新納入,騰訊控股、美團在恒生指數中的比重獲上調。
與MSCI指數調整類似,部分主動型資金仍不排除會根據調整公布結果采取一定的套利操作,但被動資金為了最大程度上減少追蹤誤差將選擇在生效前一個交易日(即6月2日)調倉。根據恒生指數公司數據,截至2022年底,被動式追蹤恒生指數系列的產品資產管理總值約為57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80億元)。
而在6月2日收盤時,華潤電力、紫金礦業、京東健康、攜程等新納入個股均實現上漲,尾盤成交量均明顯放大。
恒指一季度季檢結果6月5日生效
5月12日晚間,恒生指數公司宣布截至2023年3月31日之恒生指數系列季度檢討結果,所有變動將于2023年6月5日 ( 星期一 ) 起生效。
最新季檢結果顯示,華潤電力、紫金礦業、京東健康、攜程獲納入恒生指數,成份股數目將由76只增加至80只。
從行業劃分來看,金融業在恒生指數中的比重從36.1%降至34.83%,公用事業由3.25%升至3.41%,地產由7.05%降至6.77%,工商業由53.6%升至54.99%。
此外,騰訊控股、美團在恒指中的比重分別上調至8%和5.84%;匯豐控股、友邦保險在恒指中的比重分別下調至8%和7.62%。
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方面,中國神華獲納入,碧桂園遭剔除,成份股數目維持50只。
恒生科技指數成份股沒有變動,成份股數目維持30只。恒生綜合指數加入粉筆有限公司,成份股數目由527只增加至528只。
恒指系列持續優化改善
除了上述常規的調整外,港交所和恒指近期的一系列結構性改革可能帶來的變化也值得密切關注。
恒指公司4月26日發布《恒生指數公司就外國公司被納入恒生指數的候選資格》的咨詢文件,其中就外國公司入選恒生指數的候選資格、恒生指數選股采用的七個行業組別,以及恒生指數中“香港”成份股(香港本地股)數目等問題向市場征詢意見。自今年3月港股通首次納入外國公司后,恒指公司也在考慮進一步將外國公司納入其旗艦恒生指數中。
5月3日恒指公司發布《港交所主板上市規則第18C章特專科技公司被納入恒生指數系列之選股范疇》的通告,將從截至6月30日的指數檢討(即2023年8月公布)開始實施。
根據恒指公司在2021年3月的咨詢結果,恒指成份股將在2022年中前增加至80只,最終固定在100只。
此外,為了助力投資者把握央企投資新機遇,恒生指數公司近期推出了恒生港股通中國國資央企指數。
恒生港股通中國國資央企指數旨在反映可通過港股通買賣,以及第一大股東為內地國資央企的香港上市公司之整體表現。截至5月15日,該指數中行業比重最高的四大板塊,分別為能源業 (27.1%)、地產建筑業 (16.7%)、電訊業 (16.1%) 和必需性消費 (9.0%)。
恒生指數公司指數總監黃偉雄表示,“有見于央企改革持續推進,預期央企將持續成為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恒生港股通中國國資央企指數的推出,將有助投資者把握與央企相關的投資機遇。憑借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深入理解,恒生指數公司將繼續推出一系列指數,協助投資者捕捉不斷涌現的中國投資良機。”
港股或有更多積極因素催化
5月以來,由于國內多項經濟指標不及預期,以及對地緣政治和美債違約風險的擔憂使港股資金面承壓,港股走勢持續偏弱。經歷了前期持續調整后,港股再次回到歷史低位,市場近期也出現明顯反彈。
海通證券認為,對國內經濟復蘇和對海外流動性寬松的敏感性是港股彈性的主要來源,展望未來,港股有望看到這兩大積極因素的出現,催化港股的上漲行情。
從基本面看,A 股和港股盈利的回升基本同步,與國內經濟的復蘇密切相關。近期部分經濟指標走弱,主要由于我國經濟復蘇尚不扎實,下半年庫存周期見底有利于經濟更加穩健地復蘇,并且推動企業盈利上行。
從資金面看,由于港股市場以海外投資者為主導,因為資金面受美元流動性影響更大,也會受到地緣沖突和風險事件的沖擊。當前美國經濟趨于疲弱,且銀行業風險也一直沒能有效解除,因此在種種壓力下預計美聯儲6 月將結束加息。此外,美國政府債務上限問題已逐步得到解決,從而對海外資金風險偏好的壓制減弱。
國信證券表示,近期,港股市場環境出現轉機,一方面是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上周末宣布在美債上限方面與美國總統拜登達成了一些基本共識;另一方面是市場判斷美聯儲6月加息的概率大幅下降。這兩個因素相結合,帶動美元指數和美債收益率見頂回落,觸發了港股的估值修復。
光大證券認為,短期內市場盤整有望為低估值的港股市場提供更多的布局機會,長期來看隨著經濟的企穩回升、政策效應的持續釋放,經濟運行有望在三、四季度延續恢復向好態勢,積極因素在累積增多。未來,政府可能出臺更多利好性政策舉措,支撐港股基本面繼續復蘇。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