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隨著疫情全球蔓延沖擊供應鏈,以及俄烏局勢不斷激化,導致能源危機不斷升溫,刺激能源價格不斷飆升。
同時,雙碳發展計劃下,國內的煤炭行業也處于大力度清退高污低效產能的供給側改革中,上市煤企作為規模效應明顯占優的一方反而吃到了更多行業出清的市場紅利(過去兩年因為緩解供應缺口,短期放寬一些煤礦產能限制)。
所以盡管過去兩年宏觀經濟局勢持續嚴峻,但在多因素刺激下,煤炭價格卻跟著國際油氣價格居高難下。一直到如今,地緣局勢依舊焦灼,煤企也依舊不斷從中賺得盆滿缽滿。
不僅如此,光伏產業的崛起,也讓煤炭企業也看到了擺脫周期命運桎梏的新希望。
早在幾年前,煤炭巨頭開始不斷嘗試跨界,從自建發電廠試圖上下游通吃,到跨界去其他更有成長性的行業。甚至其中一些煤炭巨頭,開始盯上了光伏這塊大蛋糕。
比如陜煤集團,早在2017年就陸續買入了隆基綠能股份,截至如今從后者身上已凈賺近200億。其實不止是炒光伏票,其還斥巨資下場進軍光伏行業,一時成為市場焦點。
光伏產業,從來都是吃電大戶,按照光大證券研究的測算,2021年僅光伏組件生產的單耗就達7.7億Kwh/GW,如果按照國內新增光伏裝機量53GW和出口83.6GW來算,單是組件耗電就超過1億千瓦時,總用電能耗超過1300億千瓦時。
據光伏硅料企業光伏硅料企業大全能源(688303.SH)在2021年年報中指出,公司生產成本中的電力成本占營業成本的比例為23.70%,電價波動對公司相關產品的毛利率水平具有較大影響。
有分析稱,隆基的電費占硅片全工序加工成本比例為15%左右。今年4月5日,隆基發布公告稱其在云南省享有的優惠電價政策和措施被取消,導致其股價次日大跌5.51%,市值蒸發216億元,可見影響并不小。
但不同于煤炭或是電價有政府價格管控影響,光伏組件是按照市場定價的,并且雖然行業龍頭在打價格戰,但龍頭的光伏毛利還不算差。
而陜煤的這個項目還布局了硅片上游的硅料,幾乎是從最上游的能源到下游的硅片都抓在手上了,全產業鏈的利潤都有機會通吃。
如果煤企龍頭也來入局做光伏,那么可以想象,假以時日,它們的競爭優勢可能不比當前的光伏龍頭差。
因為它們掌握了煤礦資源,就掌握了發電成本的優勢,而硅料和硅片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后來者可以靠時間和規??焖俑稀5瓉淼墓夥堫^卻很難反過來收購整合上游的煤礦來形成一體化(因為煤礦跟鋰礦一樣,存量基本被瓜分完,并非有錢就能買到),電力成本差距天然存在,并且不小。
所以鑒于光伏行業龐大的市場空間和持續景氣的未來預期,市場對陜煤的估值邏輯就不再是單純的煤炭行業。陜西煤業也在過去的兩年漲了4倍多,比榜一大哥中國神華還多1倍。
這為市場對煤炭龍頭的估值預期起到了不小的改觀作用。
其實,還有其他的煤企也都多少有介入光伏產業,只是相對它們的主營體量來說還不夠突出,市場關注度并不高。
比如山煤國際,就很早說要搞10GW的HJT電池項目,曾經一度引發了市場對其估值調整,只是進度太慢被市場詬病而言。
當然,現在的煤炭主邏輯還是在于未來油氣資源供需失衡的強烈預期,能夠對業績帶來強勁的增厚預期。
而鑒于這個形式并不是以國內市場為主導,歐洲局勢在短時間內,依然很難得到緩解,那么這個趨勢可能還能強下去一段時間。
03結語
當前,國內股市確實面臨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來自宏觀經濟結構轉型及外部因素沖擊的雙重考驗,最終反映在了金融市場的興衰。
這種考驗帶來的調整幅度和周期跨度,將是很大且長的,我們對此需要做好充分準備。
煤炭之所以能走出逆周期大行情,有多種外部因素使然,但它長期看依然避不開經濟周期的束縛,除非它真能像通威股份那樣從飼料行業跨界到光伏并獲得成功。但肯定是,這種成功案例不具備普遍適用性。
其實,成功投資的秘密有時候很簡單粗暴,比如價格的變化源自供需預期的變化,再加上足夠的執行力,就已經足夠了。
比如這一波煤炭的大行情,就是因為供需問題,但誰又能真的從頭到尾抓住了這個行情呢?
另外總舵主夫人應瑩昨日給大家指出避險“良方”——配置高股息率的龍頭股。
從投資理論來說,這有一定的道理,只是放在大環境變化下,這個策略未見得有效。
投資能賺到錢的根本在于將來的增長與擴張,但如果處于一個在收縮中的市場環境,高股息率龍頭的股價下跌代價也可能遠高于派息的情況。
除非是那種繼在成長賽道又是高股息的龍頭。但這種既要又要,往往是硬幣的兩面,看得到,得不到。
當前,可能比較合適的策略是現金為王,降低收益期望,盡量挑一些有業績支持的方向吧,然后等待黎明吧。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