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頻頻對中國發難,從中國商品到中國企業,這次又將目光投向了在美的中國科研人員。4月月末,《紐約時報》報道稱,白宮因“間諜憂慮”考慮對中國研究人員設限。
這次又是為了什么?
據《紐約時報》的描述,今年4月,中國據說測試了一種隱形斗篷,能讓普通戰斗機突然從雷達屏幕上消失。這聽起來像是科幻電影里的情節,或成為一項關鍵的情報突破。美國擔心,中國可能是從一名2008年參與杜克大學實驗室類似研究的,中國研究人員那里獲得的技術。這名研究者當時曾引起一些懷疑,受到聯邦調查局調查,但未被指控任何罪名。
報道稱,這個人回到中國后,成為了億萬富翁,還開設了研究機構,從事與他在杜克大學的研究有關的項目。
介紹了這一背景后,《紐約時報》援引知情者消息稱,特朗普政府擔憂中國日益增長的技術實力,考慮采取嚴厲措施阻止中國公民在美國大學和研究所從事敏感研究。
為此,白宮正在討論是否要限制中國公民進入美國,包括限制發放某些類型的護照,以及擴大和細化有關對在美企業和學校,從事軍事和情報項目的中國研究人員的相關規定。
報道稱,目前尚不清楚具體哪些項目將會受到限制。不過,有關措施或針對“中國制造2025”中的重點前沿領域,涉及先進材料、軟件和人工智能、電動車等其他技術。
報道也沒有透露有多少人會受到影響,但據推測,在美國持有臨時簽證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員和技術公司的員工也許受影響最大。每年在美國的留學生超過100萬人,其中約三分之一都來自中國。
這些限制將針對的是中國公民,但不包括持有綠卡、擁有在美國永久居留權的中國人。此外,放棄中國國籍、成為美國人的華裔也將獲豁免。
在今年4月的一次美國國會聽證會上,前國家反情報官員克利夫就曾表示,美國的自由和開放使該國成為“間諜的天堂”,她還聲稱,中國和俄羅斯的特工都帶著“詳細的購物清單”來到美國。
匠人財經觀點:
但是,為保護美國技術而設置障礙可能會讓美國付出高昂代價。限制人員和信息的自由流動會破壞美國實驗室的創新;而且世界各地有才華的研究人員都將美國實驗室看做重要目的地;同時,鑒于中國留美學生基本上都在繳納全額學費,美國這一決定會威脅到美國大學從外國學生那里獲取豐厚利潤。
這一舉動也會導致歧視,中國一直是美國容易政治攻擊的目標,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全面挑戰,正在培養華盛頓“把所有中國人都視為敵人”的排外、冷戰思維。本期話題就到了,關注財經365獲取更多優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