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李成)1988年前后,十萬人才齊下海南,涌向這塊欽定的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并鑄就了一次現象級的人口遷移浪潮。海南錯失發展機遇的一大原因在于,在本該進行快速工業化的時期,將大量資金投入了房產。
天賦滿滿的海南,要找回失去的三十年,需要的不是凌空蹈虛,而是腳踏實地,先把基礎打牢固。
1月12日,海南省人民政府企業家咨詢會議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年會在三亞召開。這是一次規格相當高的會議,咨詢會議主席是馬云,副主席是馬化騰,成員還有梁建章、寧高寧、周其仁等大佬。
引發關注的并不是會議本身,而是馬云在會議上的發言。他說:海南不需要做中國的夏威夷,而是應該做二十一世紀的夏威夷或者二十二世紀的夏威夷;另外一個定位是要對標香港,且必須超越香港;今天海南面對未來機遇,是能不能率先進入數字化時代……到那個時候,長三角、珠三角是不是最發達的地區,我認為還未必一定,那時候的經濟版圖一定會改變。
將海南對標夏威夷,對標香港,甚至要超越香港,改寫經濟版圖。在去年海南喜提全島自貿區的政策紅利后,這番調門很高的發言,不啻為又給海南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作為和深圳一樣擁有特區身份的試驗田,海南自從1988年脫離廣東獨立建省以來,過去三十年可謂相當失落,唯一有存在感的旅游業,還背負著宰客的罵名。
三十年后,海南再次站到改革前沿,那么,馬云超越香港的論斷是隨便說說的客套話,還是言中了海南的未來?
1、海南失去的三十年
即便經濟總量比香港更高的上海,論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都不能說實現了對香港的超越,所以所謂“海南超越香港”,老實說,的確是極富想象力的論斷。
可以以最直觀的GDP進行對比。2017年海南的GDP是4462.54億,在31個省市中排名倒數第四。如果當一座城市來進行比較,這個規模大體高于臺州、臨沂,略低于濟寧,在全國各城市中可以排到45位左右,是名副其實的經濟薄弱地帶。
再來看香港。2017年香港本地的生產總值,折合成人民幣,大概在21530億左右,和廣州深圳的水平大體相當。所以,“海南超越香港”,換個對比的方法,也可以理解為,臨沂趕超廣州或深圳。
二者可以對標的地方不是沒有,比如此前海南就學香港搞過賽馬,后來因為政策原因不了了之;再者兩地都有優良的深水港,不過在進出口上,海南2017年的進出口總值才勉強剛過700億,跟香港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二者的差距有多明顯不言自明。
當然,海南與香港在發展水平上的落差,在今天看來可能缺少對標的必要性,但三十年前那些下海的體制內公務員、小商販、大學生,一定不會這么認為。
彼時,中央大手一揮,經濟特區的加持下,“海南夢”五光十色、炫彩斑斕。以至于獨立建省的1988年前后,十萬人才齊下海南,涌向這塊欽定的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并鑄就了一次現象級的人口遷移浪潮。
那幾乎是海南最高光的時刻。往前看,在中央三線建設將資源投入到中西部的四川、陜西等地時,海南作為國防的戰略前沿,沒有被委以大力發展經濟重任;往后看,房產泡沫讓海南經濟今天還面臨著創傷,而與深圳在發展軌道上的分道揚鑣,意味著失落三十年的開始。
在這點上,海南和“毗鄰”的廣西的命運頗為相似,它們在歷史上都和廣東休戚與共,在海權時代有著臨海的地緣優勢,但在中國融入全球分工體系的過程中,卻都陰差陽錯地錯過了發展時機,變成偏居一隅的失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