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jīng)365(m.hand93.com)2月11日訊:今年是大年初七,也是很多人結(jié)束春節(jié)假期開始工作的第一天。而“人旺財旺身體旺”,想必是很多人的新年愿望。“過年吃旺旺,來年一定旺”。“旺旺”這家企業(yè)就是用這種洗腦式的廣告語,在20多年前敲開了中國大陸的大門。
虧了一個“小目標”
和旺旺的“魔性”廣告語相似,它的創(chuàng)始人蔡衍明的人生故事也可以稱得上十分“不一般”。
蔡衍明出生于1957年,是那個年代含金湯勺出生的富二代,在家里排名老小,從小深受家人寵愛,不喜歡上課讀書,只喜歡當老大。
他的知識主要來源于他父親開的中央戲院,一個人經(jīng)常坐那一天能看十多部電影。
讀高中的時候,蔡衍明和老師發(fā)生沖突后,一氣之下選擇了退學。
退學后的蔡衍明在家百無聊賴,見父親剛剛接盤了宜蘭食品廠,卻沒時間經(jīng)營,就主動請纓去廠里工作。父親則直接把總經(jīng)理的職位給了他。
19歲的蔡衍明高中都沒畢業(yè),連賬本都看不懂,哪里懂得如何讓企業(yè)盈利?
雖然摸不著賺錢的門道,但蔡衍明依然有自己的想法——當時,宜蘭食品廠主要做魚罐頭外銷加工,蔡衍明覺著為別人代加工要看人臉色,便將廠子轉(zhuǎn)型為內(nèi)銷模式,主要生產(chǎn)“浪味魷魚絲”。
與外銷不同,內(nèi)銷往往有著賒賬的行規(guī),東西沒了,錢也收不回來,然而蔡衍明回憶說“這賬我也看不懂,人也不認識,我也不敢問,損益表是賺是賠,我也不知道。”蔡衍明的第一場生意就虧了一個多億臺幣,自此就落下個“敗家子兒”的稱號。
三年后,他發(fā)現(xiàn)臺灣的稻米資源過剩,正巧日本米果在臺灣很受歡迎,便打起做日本米果生意的主意。自此,蔡衍明推出了臺灣本土米果系列——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