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線城市超過20個,而一線城市只有那四個。 而中國三線城市數量更多。 所以你會發現,你在二線城市驗證了模型,接下來擴展到其他二線城市基本模型一致。 你在三線城市驗證了模型,基本上擴展到三線城市模型也一致。 但是你在一線城市驗證了模型,接下來就是被抄襲的模型會很多,因為你還沒有鞏固大本營,就有一堆競爭者瘋狂涌入,你根本沒法實現一個根據地一個根據地去打的路徑。 所以,你永遠很難逃脫激烈的價格帶廝殺。 這就是我說的尋找到價格廣譜性的重要性,你永遠記住北上廣的高端人士是小眾人群,如果你打算服務他們你就做好自己是小眾品牌的打算。 今天上市的鴨脖子,曾經火爆的方便面這些可都是大眾市場。 千萬不要用自己的圈層思考做產品,否則你的產品也就很難脫離你的小圈子了。 所以,如果一開始無法做到價格的廣譜性,你在一開始就喪失了向全國市場競爭的機會。更不用說走向國際市場了。 這或許是為什么二線甚至三線城市優先誕生這些大品牌的原因,因為在起步階段,面向的周邊人群就是大眾消費人群,價格的廣譜性是一個很重要的因子。 空間平權如何拉平信息鴻溝? 前一段時間接觸了一個有意思的概念,叫做商業上的空間平權。 所謂的商業上的空間平權是指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原有城市里所謂的點位優勢在逐漸變得沒有那么重要。 這么說起來,你可能大腦里還是很難理解,龍貓君用一個通俗的方式來進行解釋。 我們用一個例子來進行解釋。 一個城市離核心資源越近,可能土地也會越貴,當然租金也就越貴。 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成都的春熙路廣場、重慶解放碑、廣州珠江新城都是城市里的核心商圈。 這樣的地方,寸土寸金。豪華五星級酒店林立,高端大牌商鋪紛紛入駐。 這樣的地方當然也是人流如熾,車來車往。 不用說,這樣的地方當然很貴。在沒有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之前,大家要去哪兒逛街,去哪兒買東西都是約定俗成,不用宣傳,不用推廣這里也是好地段。 但是有了移動互聯網,你其實可以把店不用再開在這樣流量最大的地方了。 你可以開在哪里?開在小區里,開在別墅里。 本來開在南京路只能是一個20平小店,但是去更遠的位置別墅區可以開50平。 所以,大家慢慢發現很多特色的小店開始開到環境更好的大別墅區了。 那么大家一定會想到一個問題,就是用戶如何找到他們。 這個時候就是移動互聯網的優勢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只要你擅長做內容和傳播。 只要你對你的產品足夠自信,用戶翻越千山萬水也能找到你。 所以喜茶在江門火了,深圳的用戶也很容易傳導。 深圳火了,上海的用戶也會知道。 你會發現,隨著移動互聯網這些基礎工具的成熟,有時候你在哪兒不重要。 你反而可能利用你的品牌IP勢能,把店開在不是那么貴的地方。 這就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空間平權。 同樣,你在二線城市做了一個品牌,你做的足夠好,你的成本管控也很好,你和一線城市信息鴻溝是很容易被拉平的。 這就是空間平權帶來的價值,所以一個優秀的品牌出現在二三線城市也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了。 而且由于你在這里是稀缺的,你會被當做寶貝疙瘩供著,大家都會不斷跟你疊加更多的資源給你。 這就是空間平權帶來的信息鴻溝的填平,所以一旦你在二三線城市做的足夠好,再反向進軍北上廣并不是那么難的事情。 退一萬步講,即使進軍北上廣失敗,起碼還有三四線城市市場根據地,也不失為一區域老大。 但是你一開始就在北上廣戰斗,失敗了,你能去哪兒呢? 所以,二線城市、三線城市進步實際上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大盤,這樣的寬松環境也更容易出現一個有耐心,真正被需求和市場驗證的品牌,而不是靠資本砸出來的品牌。 生意人思維的樸素精神 我們這個商業社會里,曾經有一段時間挺反感生意人這三個字的。 投資人如果不想投你,最后一會有一句殺手锏。 這句殺手锏就是,你只是個生意。 真是奇了怪了,中國以前本來就沒有創業人這個群體,中國以前就只有生意人。
怎么生意人就成了一個說你不行的詞匯了呢? 而做消費品,無論是做餐飲,還是開一個廠,在過去都是被叫做做買賣和做生意。 這兩年資本寒冬破滅,大家終于又開始講回歸生意了。 其實你無論是做餐飲,還是做品牌,本質上你就是個生意,生意的本質就是服務好客戶,然后賺錢。 小時候龍貓君家里也做生意,我們那個時候不知道什么叫創業。 我們只知道對客戶誠信,不要賣假貨,價格公道童叟無欺,滿足顧客的需求,賣它們喜歡的產品。 那個時候還不太會總結生意經,這就是我們知道的最樸素的生意道理。 你會發現越是沒法賺錢的品牌越愛跟你提各種最新潮的概念,但絕口不提怎么服務客戶。 你發現越是賺錢的生意,越愛跟你講怎么服務客戶。 你發現不賺錢公司老板的朋友圈總是格局,戰略,布局。 越賺錢公司老板朋友圈總是客戶的問題,怎么滿足客戶,客戶怎么想? 不賺錢公司老板總是相信雞血+雞湯,每天都在閱讀新的成功學。 賺錢公司的老板總是不停在走訪客戶,沒有時間雞血。 所以風口型創業者在講概念的時候,二線城市有個小老板開了第一家店,然后打磨產品,賣給了第一個客戶。 風口創業者再用PPT融資的時候,二線城市老板開了第10家店,每家店都賺錢了,因為這些錢都是自己跟親戚的積蓄,可不能隨便亂補貼糟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