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如今立冬已過,眼看天氣馬上變冷,不少人這個時候反而開始了創業——賣起了烤紅薯,生意做得那叫一個絕!不信?那就看看下面吧。
弄個烤紅薯CEO當當
中南林科大校門商鋪,李鏗鏘的烤紅薯好吃又干凈,廣受顧客好評。
“賣紅薯沒有什么不好的。”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校門商鋪內,戴著眼鏡的李鏗鏘直言不諱地說出了自己的大學生身份。
“早晨8點開門,晚上9點關門,工作不累,生活挺開心的。人多的時候,要排隊半個小時才能買得到我烤的紅薯。”
不到一年時間,李鏗鏘用自己的品牌創立了10家連鎖店,他說:“我希望1年內招100名大學畢業生做‘紅薯郎’,月收入不會低于1萬元。”
來自湖南邵陽農村的李鏗鏘,5年前來到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就讀國貿專業。由于家里困難,大學期間擺過地攤、收過廢品、開過壽司店。
2009年升入大四后,李鏗鏘面臨就業的選擇。2009年9月到11月,通過招聘會和網絡,他一直在投簡歷、找工作,但回音很少,好不容易有幾家單位打來電話,雙方卻在待遇上談不到一塊兒。“我原本期望實習期月工資1500元,轉正后月工資3000元,但很多單位給的工資都很低。”李鏗鏘說,受金融危機影響,他和同學們都感受到就業形勢的嚴峻,期望值一再降低。
2009年10月,李鏗鏘在北京游玩時意外發現了烤紅薯的商機,他考察了北京一家賣紅薯機器的企業后,決定買回機器,賣烤紅薯、紅薯干等產品,并在母校“試水”,開業235天,收益超出了他的期望值。
李鏗鏘開到第3家店時,加上機器費和店面租金,一共投入5萬余元,他沒向家里伸手,除了自己打工存的2萬元,再向同學借了3萬元,他還邀請同學入股,并考慮分紅給他們。
現在小店的生意越來越好,多的時候一天可以賣出300只紅薯,月收入超過1.5萬元。
李鏗鏘說,他的品牌叫“博士地瓜”,目標人群是在校大學生。目前已在長沙民政學院、湖南理工大學、中南大學等學校周圍擁有10家店,3家是自己的,另7家則是找不到工作、家里條件較差的同學加盟的。
“我是從困難中走過來的,所以特別理解那些找不到好工作的大學生,有他們的加入讓我非常自豪。”李鏗鏘說。
李鏗鏘有個目標:在湖南發展100家連鎖店,讓家庭條件不好、找工作無門的大學畢業生加入到自己的烤紅薯隊伍中來。“我可以不收加盟費,只希望大家能在畢業后少一些彷徨。如果‘博士地瓜’能走向全國、沖向世界,將來弄個烤紅薯CEO當當,也不錯啊。”李鏗鏘靦腆地說。
調酒師跟吉他老師開了個“佬夫子烤薯”
王超在烤紅薯店里忙碌著。
銅陵步行街有許多家美食小吃,其中有一家名叫“佬夫子烤薯”的烤紅薯店。
不同于市面上流動攤販的烤紅薯,這家店面干凈整潔,走專業化路線,而且店主是兩位90后的年輕創客,更令人意外的是他們原先從事的職業與烤紅薯一點也不相干,一個是調酒師,一個是吉他老師。
王超今年26歲,開店之前,在合肥的酒吧做了幾年調酒師,一直計劃在銅陵開一家自己的酒吧,但在考察了市場行情后,他決定轉戰餐飲領域。
王超說:“酒吧的消費群體比較窄,我覺得目前在銅陵開酒吧的時機還不成熟,決定從餐飲業做起。”即便是做餐飲,王超也決心要做不一樣的選擇,大街上到處是快餐店、甜品店,經營的品種和模式比較老套,王超并不感興趣。幾經輾轉,他在朋友的介紹下,了解到一種新型的烤紅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王超掌握了這種新型烤紅薯的制作過程,便邀請表弟合伙開店。
王超表弟蔣力偉之前已經做了七年的吉他教師,也組建過自己的樂隊,因為喜歡搖滾樂,一直從事和音樂有關的工作,已經有自己的音樂工作室,從事音樂教學工作。他回憶,一聽表哥說開烤紅薯店的提議,就覺得很新穎,值得嘗試,“我們小時候都吃過烤紅薯,味道很難忘的,現在我們可以把這個行業做得更專業更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