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服務于龍頭企業成為發展關鍵
我們認為新三板的服務對象相對是明確的,即服務于國內的中小企業,但是未來能否進一步的擴大服務對象,即擴大到服務于行業的獨角獸,以及從海外歸來的中概股,能否成功的服務于這些公司成為了新三板實現快速發展的一個關鍵。
總體來說,無論如何定位,新三板與主板、創業板、中小板,甚至是區域股權市場幾個市場存在交叉競爭是不可避免的,這種競爭只要協調得當,是可以有利于國內資本市場更好、更健康的發展,新三板目前的服務對象相對明確,但是這種定位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限制了優質企業的來源,為了進一步的發展,新三板能否服務于海外歸來的,或者在A股市場難以上市的獨角獸,成為了新三板市場未來能否實現快速發展的關鍵之一。
從納斯達克市場的經驗表明,從八十年代開始,谷歌、蘋果、微軟等新興行業龍頭企業逐漸登錄納斯達克,這些公司的快速發展有效地促進納斯達克市場的快速發展。從新三板來看,我們認為新三板的制度具有一定程度天然的包容性,它無論是基礎層還是創新層,特別是創新層采取了多套標準并行的方針,避免了對單一化的盈利考察,同時登陸新三板無須接受類似于IPO的實質性審查,這也節省了公司掛牌的時間和成本,如果新三板能夠針對中概股和一些難以在A股上市的行業龍頭進行一些相關的制度設計,可能會為新三板帶來新興行業中更加優質的企業,甚至是龍頭公司,進而推動新三板實現快速發展。
新三板目前雖然也有一些規模較大的公司,但總體來講數量偏少,不足以帶動新三板市場整體快速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已經意識到這部分優質企業資源的寶貴,并率先采取行動,已推出設立創新板咨詢文件,目標是瞄準了創新驅動型先進型企業,特別是規模較大的,在行業內地位較高的獨角獸企業,這與新三板市場不可避免的形成競爭,如果新三板自身對這些企業缺乏配套的制度設計和吸引力,那么這批優質企業資源很可能分流到港交所創新板等其它板塊,新三板也容易喪失快速發展的機遇。
談新三板改革:具體節奏較為緩慢
首先,政策紅利仍然是目前新三板市場發展的關鍵因素,我們認為,市場情緒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場的預期決定的,而新三板市場的預期又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政策利好的推進速度,政策利好消息對于新三板市場有明顯的影響,因此下半年能否有實質性的利好政策推出,將很大程度影響新三板的走勢。
第二、我們認為改革基調已經基本奠定,長期的信心仍應該堅定。新三板從高層不斷發聲的態勢來看,盡管在短期內部分政策紅利落地的進度較緩,但是改革基調已定,真正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投資者仍然應該對新三板有所期待。
第三、我們認為新三板目前的改革時機是相對成熟,改革成為市場的普遍預期,經歷了長期的低迷之后,市場各方普遍呼吁改革,2017年精選層預期加強,關于大宗交易和集合競價交易等制度的預期也在市場中在頻頻出現,新三板改革已經成為了市場參與者的普遍期望,市場相關的心理準備也已經較為充分,其次A股市場的IPO提速和再融資為新三板推出精選層帶來了良機。
2017年以來,IPO高速發行已經成為A股市場的新常態,由此中小創的估值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時政策層對于A股嚴監管的態度十分明確,再融資的收緊也讓一些投資者降低了對A股市場的投資熱情,在這種的趨勢下,市場將更多的關注新三板,這恰恰新三板在適當時機內逐步的推出系統性改革的一個較好的機會。
第四、對于改革具體節奏的預測,我們認為從理性上來看,具體節奏可能相對較為緩慢,逐步、穩步推進可能是未來的一個現實狀況。
談改革的具體節奏預測
一、私募做市或成首個落地的制度紅利
關于具體的改革節奏預測,首先可以看到,私募做市試點工作已開展半年有余,可能成為首個落地的差異化制度安排,2016年12月股轉系統公布10家私募做市商試點名單,由于試點已經推行半年有余,因此下半年有可能是真正的首個落地的制度紅利。
10家私募做市商雖然不足以徹底解決流動性難題,但是它的積極意義仍然存在,第一個積極意義,從長期來看,其示范效應會引導其他合格投資者陸續入場,起到正向鋪墊的作用,并打破券商對做市的壟斷。第二點,符合私募投資偏好和邏輯的新三板公司有可能成為私募做市的重點受益對象。第三點,私募對于企業估值的識別能力相對比較強,成長性好、估值較低的新三板企業可能會被進一步的挖掘,新三板公司的成長能力整體來講并不遜于創業板和中小板,但是整體估值卻處于低位,私募做市制度的正式落地有望提升整體市場的定價能力,填補優質企業的價值洼地。
在較大的解禁潮、基金到期潮的壓力之下,下半年大宗交易制度也有可能出臺,以減輕市場上較大的賣盤壓力。新三板整個上半年處于解禁的高潮,在8月份還將迎來一波解禁高潮,而且由于2016年仍是新三板的掛牌高峰期,因此也就意味著2018年新三板全年的解禁壓力仍然較大,這也可能加速推進大宗交易制度的落地。
二、下半年推出精選層的機會不大
我們認為下半年推出精選層的機會不大。精選層推出的進度可能為,如果是相對較早的話,可能會效仿創新層推出的歷史。在2017年年末或2018年初率先推出征求意見稿,并在隨后陸續逐漸的敲定相關的制度安排,在2018年創新層再度調整,并相對完善后,再找一個當時機推出精選層的公司名單,如果市場的發展不及預期,那么我們認為精選層制度的推出可能將繼續延遲。
另外一點,如果說未來精選層能夠推出的話,并且配有差異化的制度安排,那么就意味著新三板的分層里面從物理分層轉化了風險分層,即根據企業風險大小來劃分層次,并且配以相關的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