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備受關注的“握奇數據訴恒寶股份U盾專利侵權案”再起波瀾。在一審判處賠償5000萬元后,二審開庭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布握奇數據相關專利無效。“現在可能都沒有開庭的必要了。這意味著公司今年凈利潤可以增加5000萬元。”恒寶股份董事長錢京在11月15日的發布會上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對此,握奇數據則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公司針對專利復審委員會的裁定提起了行政訴訟。
在此較量中,恒寶股份和握奇數據均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對于恒寶股份而言,一審判處5000萬元的賠償金額“讓我們感到震驚”;而對于握奇數據而言,“沒想到會有‘案外人’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裁定我們的專利部分無效”。近年來,隨著知識產權保護的加強,維權成本高、“贏了面子輸了里子”的現象得到扭轉。同時,判賠金額大幅提高,案件的復雜程度也成倍增加。這一“重大案件”也引發深層次思考。
波瀾再起
“初冬的北京寒風瑟瑟,但我們在會場感受到的卻是暖意融融。握奇數據起訴恒寶股份5000萬元專利侵權案中的相關專利已經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布無效。”在11月15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恒寶股份相關人士表示。
去年12月8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進行一審判決,判處恒寶股份賠償握奇數據經濟損失4900萬元,賠償原告握奇數據訴訟合理支出100萬元,共計人民幣5000萬元。為此,恒寶股份于去年12月按照相關會計準則的規定共計提或有負債5000萬元(未經審計)。不過,恒寶股份不服一審結果,向北京市高院提起上訴。
就在二審開庭之前,神秘的“案外人”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裁定握奇數據在上述專利侵權訴訟案中主張的1項和16項權利無效。而專利復審委員會于11月1日宣告,上述兩項權利主張無效。據此,恒寶股份向北京高院提交了請求依法撤銷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的一審判決,并裁定駁回握奇數據起訴的申請書。
這一案件在業內引起轟動。最高人民法院網站信息顯示,今年8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知識產權法院工作情況的報告》時,總結了成立三年來北京、上海、廣州三家知識產權法院審理的部分重大典型案例。其中,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審理的“握奇數據訴恒寶股份U盾專利侵權案”赫然在列。
這件案子不但引起了法律界關注,也牽動著市場的神經。去年12月8日晚間,恒寶股份公告一審敗訴結果后,雖然強調“本次訴訟判決為一審判決,尚處于上訴期內,暫未發生法律效力,本次民事訴訟案件判決結果對公司本期利潤或期后利潤是否產生影響存在不確定性。”不過,12月9日,公司股價大跌7.09%,次交易日再跌4.58%。
從目前情況看,恒寶股份終于扳回一局。熟悉此案案情的北京某大型律所律師劉斌(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中有一個說明,如果涉訴專利或權項無效,原則上法院可以裁定駁回起訴,多數法院遵照這個執行。如果握奇數據的相關專利最終被判定無效,二審可能要求握奇數據撤訴。”
恒寶股份董事長兼總裁錢京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握奇數據對我們提起侵權訴訟的基礎沒有,對應的權利已經不存在,可能都沒有開庭的必要了。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將5000萬元轉回,公司今年的凈利潤可以增加5000萬元。”
但這種做法引起了握奇數據的不滿。“他們的邀請函上寫‘5000萬專利訴訟案涉案專利宣告無效新聞發布會’,好像他們勝利了一樣,其實這件事才剛剛開始。我們希望在法庭上見真招。”握奇數據副總裁郭天光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劉斌指出,“雖然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告握奇數據的專利權部分無效,但如果握奇數據認為這一決定在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上存在錯誤,可以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出行政訴訟。因此,專利復審委員會的審查決定并不是最終生效的結果。握奇數據已于11月10日提出了行政訴訟,估計要近兩年時間才能出結果。”
措手不及
在這起專利侵權訴訟的較量中,恒寶股份和握奇數據均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對于恒寶股份而言,“握奇數據一開始提出的賠償金額是100萬元,我們想請個律師應對一下就行了。結果開庭后握奇數據把賠償金額提升到5000萬元,且一審就這么判決了。這讓我們感到震驚。”錢京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而對于握奇數據而言,“沒想到會有‘案外人’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裁定我們的專利部分無效。本來我們在正常準備二審,而現在節外生枝,時間成本毫無疑問增加了。”郭天光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這樣的措手不及超出了雙方以往交手的經驗。早在2012年,握奇數據就曾因為“供插入式雙界面智能卡使用的天線”侵權將恒寶股份訴至法庭。2015年6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二審終審判決:恒寶股份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停止制造、銷售侵害握奇數據專利權的涉案產品的行為,并賠償握奇數據經濟損失。
但這個結果卻令握奇數據五味雜陳。“感到欣慰的是,贏了案子,維護了自己的正當權益;但這個案子耗時三年之久,最終只判定恒寶股份賠償我們20萬元,還不夠支付律師費。恒寶股份的侵權成本太低了,我們的維權成本太高。”郭天光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不過,這種“贏了面子輸了里子”,甚至讓被侵權人放棄提起訴訟的局面正在改觀。劉斌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以前專利侵權案的判賠額度一般在10萬元到100萬元,但訴訟標的一般就一二百萬元。同時,律師的專利代理水平也不高。而現在判賠額度起步就在100萬元到500萬元。”
劉斌認為,現在取證階段越來越扎實,對更高的專利侵權索賠金額形成支撐。
其次,在政策的支持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愈發成熟。以知識產權法院的設立為例,2014年6月6日,中央深改小組審議通過《關于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方案》;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關于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決定》;2014年11月至12月,北京、上海、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掛牌成立。
周強在上述報告中提到了解決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的問題。“依法提升賠償數額,對惡意侵犯商標權情節嚴重的,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對于其他知識產權領域的故意侵權、重復侵權行為,根據市場價值酌情確定損害賠償數額,由侵權人承擔被侵權人維權成本,讓被侵權人獲得充分賠償,讓侵權人付出應有的代價。”
周強進一步舉例,在握奇數據訴恒寶股份的U盾專利侵權案中,一審全額支持了原告4900萬元的賠償請求,并首次支持了原告以計時收費方式主張的100萬元律師費。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認為,“法院認可律師事務所計時收費方式可以作為律師費的計算依據,并根據律師代理的必要性、案件難易程度、律師的實際付出等因素,對握奇數據在本案中支出的律師費實際數額進行認定。”
一審被判5000萬元之后,恒寶股份終于重視起來。錢京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一審敗訴后,恒寶股份聘請了業內知名的中倫律師事務所作為代理律所進行二審上訴,同時聘請卓特專利代理事務所,作為提出專利無效申請的代理,全力應對此次專利侵權訴訟。
判賠金額的大幅上漲有望使專利擁有方更加主動地維權,專利維權有望成為常態。“開始我們對專利保護重視不夠,因為侵權很容易,挖個工程師就帶過去了,但賠償不了多少。比如,市場空間100億元,我們只拿到五、六億元,剩下的市場全讓侵權方瓜分了。判賠金額上漲后,我們肯定會更加積極地維權。”郭天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