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黑天鵝”
“感謝這次訴訟,讓我們深刻意識到公司在知識產權方面的薄弱,更新了相關的知識產權戰略,把知識產權戰略提升到與公司戰略一樣的高度。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建設,用3至5年時間成為行業內專利數量最多,專利質量最高的企業。”錢京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實際上,“握奇數據訴恒寶股份U盾專利侵權案”作為一起重大典型案件,一審判賠金額高達5000萬元,對涉案公司影響巨大,促使眾多公司把完善專利等知識產權管理制度與提升創新能力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以切實發揮專利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的作用。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專利侵權訴訟對業績的潛在殺傷力不可小覷。6月21日登陸A股的華體科技,上市后剛一個多月就陷入專利訴訟泥潭。7月24日晚間,公司公告稱,收到力士達兩起專利侵權訴訟,索賠金額累計4196.43萬元。而華體科技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凈利潤分別為3557萬元、4256萬元和4807萬元。這樣的訴訟金額顯然不是小數目。
對于擬上市公司而言,專利侵權訴訟可能成為IPO之路上的攔路虎。根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第三十七條,發行人不得有下列影響持續盈利能力的情形,其中第五條便是:發行人在用的商標、專利、專有技術以及特許經營權等重要資產或技術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變化的風險。
在企業IPO之路上遭遇專利侵權訴訟狙擊的眾多案例中,被稱為“共享單車第一股”的永安行引人注目。今年4月14日,二度沖擊IPO的永安行如愿拿到IPO批文。不過,4月17日,顧某以永安行侵犯其持有的專利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永安行在路演前夜暫停IPO。直到澄清專利侵權事項后,永安行才重啟IPO之旅。
事實上,不少擬上市公司曾深受專利侵權訴訟之擾。以蘇州恒久為例,2010年,公司公開發行2000萬股,并完成了申購及搖號抽簽的全部過程,但因為專利權終止的影響被監管部門緊急叫停。直至2016年,公司IPO才成功。
不少借殼上市案例受到專利侵權訴訟的影響。2015年11月30日,友利控股公告稱,因中清龍圖主要代理的游戲《刀塔傳奇》陷入著作權等方面訴訟,且預計在一段時期內不會有明確結果,決定終止此次重大資產重組,中清龍圖籌劃近15個月的借殼友利控股上市計劃以失敗告終。
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之間專利侵權訴訟同樣時有發生。9月28日,備受ETC業界關注的金溢科技訴聚利科技專利侵權案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開庭審理。金溢科技請求法院判令聚利科技停止侵權行為,停止制造、許諾銷售、銷售侵權產品并銷毀已制造侵權產品,賠償經濟損失1億元,創下中國發明專利史上索賠金額之最。
值得注意的是,金溢科技于今年5月在A股上市,聚利科技則于今年8月2日更新招股書闖關IPO。金溢科技方面表示,ETC產品是公司最主要的營收和利潤來源,此次侵權已對公司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公司并非為了阻礙聚利科技上市進程,而是為維護公司和廣大股東合法權益。”但這兩家公司的微妙關系仍然讓市場充滿遐想。
對于如何應對專利侵權訴訟的變化情況,北京策略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曦雨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應該對專利事項做全面盡職調查,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保證出資的專利權屬不存在瑕疵;保證不存在潛在或明顯的專利侵權糾紛;審查自有專利本身是否存在瑕疵,及時糾正,預防被他人申請無效;注意專利地域范圍;注意在專利期限內及時繳納年費。”
更多內容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頻道。(原標題:神秘“案外人”半路殺出 恒寶股份專利侵權案再起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