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A股和新三板,一邊缺資產,一邊缺資金。新三板自身是一個問題,卻又是解決中國資本市場難題的鑰匙。
尊敬的劉士余主席
您好!
恭喜您,在過去的12個月,中國證監會成功的實現了新股發行的常態化。歷屆證監會主席所追求的目標在您手中做到了,資本市場從源頭上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然而,就在上周,6家首發上市企業5家被否,過會率僅為16.67%,媒體驚呼“IPO遭遇史上最嚴發審”。市場再度懷疑,IPO常態化,究竟還搞不搞?
這樣的懷疑,早已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在讀懂君之前給劉士余主席的一封信:富凱大廈往南200米,就是IPO改革的答案 中曾提到:以滬深交易所為資本市場主體的改革,就像一個還沒竣工卻住滿了人的大廈,投鼠忌器,要想大修大改,難度越來越大。
A股市場天量資金,無法大規模供給實體企業,支持經濟發展。在另一個市場,卻呈現完全相反的景象:做市指數跌破1000點。掛牌新三板后,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仍未解決。
在A股和新三板,一邊缺資產,一邊缺資金。新三板自身是一個問題,卻又是解決中國資本市場難題的鑰匙。
一、苗圃作用凸顯,土壤功能不明顯
“積極發展新三板。”今年兩會,李克強總理的報告言猶在耳。“能夠轉板的就轉板,不愿意轉板的就在新三板里面綻放。”這是您今年二月份對新三板的期待。
誠如您所言,今年以來新三板的苗圃功能愈發明顯。目前有139家新三板企業正在排隊中,接受上市輔導的企業達到557家。從每周過會的名單中,也時常能看到新三板公司的身影。
企業想要離開新三板的意愿溢于言表。今年已經有529家新三板企業摘牌,數量遠超過歷史之和。另一方面,優質中小微企業掛牌新三板意愿在急劇降低,券商新三板掛牌部門大幅壓縮。
新三板的土壤功能在被弱化,真正的中小微企業并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
今年以來,新三板合計完成融資1020億元,略微低于往年同期。令人憂慮的是,只有80億元的資金投給了2016年凈利潤為負的公司(神州優車除外)。虧損公司融資僅占全市場8%,明顯低于往年,其中還包含相當一部分大股東認購和股權激勵。
新三板市場內在邏輯的變化,相當大一部分資金被投給已經具備相當規模的Pre-IPO企業。新三板市場扶植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企業的能力大大減弱。
優質中小微企業不愿意來,來了留不住,培育不了,土壤功能不夠強,是新三板市場存在的核心問題。長此以往,1.1萬家存量企業被掏空之后,新三板的苗圃功能也將退化。
斗膽向您進言,絕非為新三板市場從業人員之私利。改革新三板市場,充分發揮其幫助中小微企業成長,為資本市場服務,為經濟轉型分憂的功能,將是國家之幸。新三板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探索的巨大成果,潛力遠未發揮。
在這方面,作為從業人員有深刻的感受。
二、股轉公司已經證明其優秀的管理能力
我們切身感受到了新三板的迅猛發展。從2014-2017年,新三板完成了從幾百家到一萬家企業的飛躍。
新三板的發展是人類資本市場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如此大規模的中小企業證券化,中國民間股權意識在此發蒙。四年中,以股轉公司為代表的監管層,充分的證明了其有能力管理好這樣一個龐大復雜的資本市場。
在如此大規模膨脹的過程當中,股轉公司迅速的建立起了一整套適應中小企業的監管體系。盡管這個監管體系仍需完善,但經過一系列公司破產,跑路,資不抵債,摘牌,被并購,股價暴跌等事件證明,新三板內部很好的消化了風險。
這歸功于股轉公司建立起的投資者適當性、督導制度、做市商制度,券商評價體系,摘牌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事實證明,這一套監管體系很好的完成了一萬家中小微監管需求,基本維護了投資者和掛牌企業之間的公平。在一系列的風險事件當中,這套體系嚴格地控制住了風險,幾年來未發生任何風險外溢事件,從未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可以說,新三板是中國特色資本市場探索的一大發明。在滬深交易所已經充分發揮了其對于中國經濟的支持作用的情況下,有著1.1萬家的新三板的潛力還沒有能夠被挖掘,他還能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出更大的力,必須要賦予它更大的使命和責任。
最近幾個月,美圖公司(01357)、閱文集團(00772)、眾安在線(06060)、趣店(QD)、 搜狗(SOGO)等公司,相繼在香港和美股上市。這些本屬于中國的優質資產,被用港幣和美元計價交易,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