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赫然發現,除了計劃上市的開心麻花之外,中國文化產業基金早已經投資了諸如人民網,新華網,中國出版集團,絲路視覺等上市企業。
無疑,開心麻花將是中國文化產業基金當前最熱門的準上市項目,一旦上市,對于基金的收益又將具有極大的增益作用。
其實,早在2016年,中國文化產業基金副總裁陳杭就曾經對外公開透露:“當年投資開心麻花的時候,投了5000萬左右,兩年之內沒有任何B輪、C輪,直接就是按照50億估值做的第二輪融資,這個公司我們賺了16倍。"
2013年8月就參與了投資,當時開心麻花的主營業務還完全集中在演出市場上,距離第一部爆款的《夏洛特煩惱》還差兩年時間;在當時這樣的情形下能夠入場投資麻花,中國文化產業基金的眼光不可謂不獨到。
“國字號”基金的投資眼光與策略
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成立于2009年,毋庸置疑是現在市場上運營最久,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產業基金。
作為唯一一支國家級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并且背后由財政部、中銀國際、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這樣的中字頭企業做支撐,中國文化產業基金的實力自然不言而喻:資金總規模200億元,首期募集41億元,財政部出資5億元;其實除了資金規模之外,在項目資源上的得天獨厚更是一般的民營資本基金所無法比擬的的。
政府背景產業基金的設立和運營應該說具有明顯的特殊性。從中國文化產業基金的設立來看,在當時算是順應了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導向。
2009年前后,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以及國內經濟下行壓力逐年明顯,資本趨利導致當時的產業發展不平衡現象日趨嚴重。
與后來2015年前后資本爭相進入文化產業也不同,當時的市場環境使得文化行業反而受到社會資本相對的冷落,由“國家隊”帶頭發起成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無疑具有特殊的引領作用和意義。
后來形勢的變化也確實證明了這一引導的先見之明,2010年到2015年之間,市場上的文化基金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冒出,包括華人文化產業基金這樣的巨頭也開始登上舞臺,資本的青睞為文化娛樂產業的發展注入原動力,也成為如今泛娛樂生態圈中一座座高樓崛起的奠基石。
政府主導型產業基金以政策扶持性投資為主,兼以投資市場化的公司和項目,從目的上來說,主要是為通過資本力量推行國家產業政策及進行戰略布局,同時這一類為政府所主導的基金數量也是最多的,政府擁有資金供給者、政策支持者和監管者三個角色。
從發起方式來看,這一類的政府引導基金也與一般的產業基金或者民間私募基金存在較大不同。
這類政府背景基金設立的目的性往往非常明確,除了為企業的平臺鋪設與產業鏈的縱深拓展外,也對市場中的資本動向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