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專業養老保險公司中的“領頭羊”,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養老險”)正在緊鑼密鼓地探索創新模式,加碼布局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近日,平安養老險總經理助理兼投資總監王承煒、平安養老險另類投資事業部總經理王海瑛接受專訪,詳解養老險公司對接實體經濟的具體路線圖。
雙線布局“輸血”實體經濟
保險資金具有規模大、期限長、來源穩定等屬性,使其與交通、能源、棚改等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項目天然契合。作為對接實體經濟最主要的機構投資者之一,近年來保險機構一直積極投身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
目前,平安養老險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方面,整體布局分為兩部分。王承煒告訴記者,一部分是通過發行債權計劃、股權計劃等方式參與,另一部分是通過保險資金直接投資的模式切入。
“截至目前,平安養老險發行的保險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及股權投資計劃主要投向基礎設施領域,包括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等。”王海瑛透露說,平安養老險在推進中的基礎設施投資項目規模接近1000億元,同時正在為多家央企和大型國企量身定制支持實體經濟的重點創新項目,涉及航空、新材料等領域,后續將陸續推向市場。
在對接實體經濟實際操作時,保險資金是否有項目類型、底層資產和地區的偏好?王海瑛坦言,在行業選擇上,平安養老險主要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導向,選擇出適合中長期投資的行業,重點關注城市基礎設施、電力、新能源、航空航天、醫藥健康等類型的項目;在項目類型上,以基礎設施項目及其他優質實體經濟企業為主,目前平安養老險投資的項目外部債項評級絕大多數為AAA級。
PPP投資聚焦交通基建項目
隨著支持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保險資金“輸血”地方基建、馳援實體經濟的路徑正在不斷拓寬。其中,政策空間打開后,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被視為保險資金在經濟新常態下支持地方經濟建設的重大創新。
“平安養老險傾向于聯合大型央企工程主體與產業方組成聯合體,共同參與競標、投資、運維管理并最終退出,對于投入項目公司的形式,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保險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基金或者股權直投等方式來設定。”王海瑛透露。
對于未來基建領域的PPP投資機會,王海瑛表示,主要聚焦在市政公用事業、地鐵、軌交、城際高鐵、高速公路等板塊當中,因為以上項目都屬于政府大力支持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也通常是帶動當地經濟快速發展的重大項目,符合保險資金“安全、穩健”的投資要求。
此外,對于債轉股、不良資產處置等項目,平安養老險也正密切關注投資機會。王承煒直言:“作為一家定位于專業養老資產管理機構的公司,平安養老險已嘗試開展類股權融資業務,在股權融資方面具備了一定的經驗。在政策法律合規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未來會積極參與。”
在參與未上市股權投資方面,平安養老險主要以間接投資為主且規模較小。王承煒解釋說:“由于未上市股權投資項目有抗風險能力較差、缺乏流動性等特征,出于分散投資、控制風險的角度考慮,我們主要通過認購股權投資基金的方式參與、借助基金投資中小創業公司的方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未來可能通過轉讓基金份額、投資標的IPO等方式退出。在行業方向上,目前暫時選定醫藥生物這一具有長期成長空間、科研含量和技術壁壘較高的領域。”
在服務實體經濟的過程中,由于一些創新模式尚在探索階段,從而對保險機構的項目審查、風險管理、投后監督等風控環節提出了較大挑戰。王承煒告訴記者,對此,平安養老險主要是通過建立完善的非標投資風險管理體系,建立專業的風控團隊、制定嚴格的審批決策制度和流程,實現“投前、投中、投后”的全流程風險管控,來防范投資風險。(原標題:平安養老險積極探索創新模式 雙線布局輸血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