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個試點城市拉開租賃市場大幕
10月31日,北京住房租賃新政正式實施,監管和服務平臺同步上線。在緊鑼密鼓地籌備幾個月后,租售同權新政開始真正與市場的接軌。而隨著各地租賃政策的不斷出臺和完善,租售同權可能真要來臨。
今年7月,住建部、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下發了《關于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選取了廣州、深圳、南京、杭州、廈門、武漢、成都、沈陽、合肥、鄭州、佛山、肇慶等12個城市,首批開展住房租賃試點。目前廣州、佛山、武漢、沈陽、鄭州、成都、合肥等地都有具體落地政策。
以合肥為例,作為首批12個試點城市,合肥緊跟“租購同權”的節奏,10月26日,合肥市房屋租賃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公司注冊資金20億元,主要任務是開展政策性和市場化的房屋租賃工作,計劃在今年內籌集3000套租賃房源投放合肥住房租賃市場。
京滬雖然不在12個試點城市之列,但其政策步伐卻絲毫沒有落后。比如北京發布的租房新政策中提出了租房落戶、受教育等相關條款,為承租人提供保障;上海繼浦東張江、嘉定新城以底價拍出兩幅只租不售的租賃住宅地塊后,將靜安區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兩幅商業用地調整為四類住宅用地,規劃為社會租賃住宅,擬為園區就業人口供應近千套租賃住房。
京滬作為中國最具代表的一線城市,其落實租售同權的現實意義更具有代表性。據北京工業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君甫介紹,北京等一線城市的常住人口租購比例約為4:6,這意味著40%的居民靠租房生活,接近發達國家標準。如何真正激發這個巨大的住房市場,是12個試點城市和京滬租賃新政的使命所在。
4萬億市場“藍海”變“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