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落地和土地的供應,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租賃市場,但租售同權政策的實施,真正捋順的是租的權利,這也是激活現有存量房的關鍵。如果租的權利仍然模糊,租售同權也將只是一個概念。
世聯行董事長陳勁松撰文指出,“租售同權”里的租賃權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享有公共服務,不應該被歧視。比如警察、學校、醫院等服務,不管是短租還是長租,都應該能夠平等地享受。沒有公共服務,租售同權就白說了,比如說學區房,如果真正落實租售同權,必將打破學區房的概念。
二是享有租賃產權。租賃產權應該被保護,而且租賃產權應該跟房屋產權一樣,享有租賃期限內的轉讓、抵押、質押等權利。如果沒有這個權利,大規模的租賃公司誕生不了。否則,就只是黑二房東,全是私底下的,不被保護的。
三是享有房屋的處置權。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對房屋進行改造、更新、重新分割、重新裝修等權利,包括消防報批等,這個權利非常重要。
而租賃權利的落實,也將對中國住房市場和觀念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是改變中國人根深蒂固的買房觀念。安居樂業是中國人的傳統,主要原因就是,租售不同權使得租賃不是一種有尊嚴的生活方式,如果落實租售同權,這種人性將慢慢扭轉。
其次是改變房價不斷上漲的局面。目前中國幾乎所有城市的租金回報率大概在3%左右或者之下,但就是這樣中國人還是買買買,因為租房沒有同等的權利。如果落實租賃權利,比如說一個長的租賃期內,有對這個房屋的改造可能性,那么買與租將并行不悖。陳勁松認為,落實租賃同權,是中國房地產后30年最主要的意義。如果沒有租售同權的概念,接下來30年我們的房地產不好收場,房價還一個勁地往上走,這將是典型的“灰犀牛”。
第三是提高核心城市競爭力。比如陳勁松認為,“租”才是深圳核心競爭力。深圳的未來,取決于深圳人的工作與生活,取決于深圳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而“房價高”并不是城市的競爭力,各類人的“平租”才是。
第四是挖掘非商品房的價值,打開一個巨大的市場。在今天的地產存量市場中,那些非商品住宅、非商品寫字樓、老廠房、農民房、不適應城市發展的房子的價值一直是被低估,甚至是被遺棄浪費的,比如很多的小產權農民房,由于沒有房產證,不能交易或者交易價值被低估,一旦租售同權,都將以各種形式進入租賃市場,全民房地產將由此形成。而這也和1998年的房改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激活了一個巨量的市場,中國人在住房市場有了更大的自由與資源。
租和售,未來我們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