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房企來說,高價拿地、高負債運營,在樓市調控整體趨嚴的環境下,也透露出一些隱憂。
高價拿地
21世紀經濟報道引用機構數據顯示,今年2月中旬,合肥、長沙、沈陽等城市的土地成交平均溢價率達147%、92%和75%。到了5月,房企開始聚焦熱點三四線城市,其平均土地溢價率刷新歷史記錄,高達46%。
雖然到了下半年,樓市降溫開始傳遞到土地市場,一些熱門城市出現土地流拍、零溢價成交現象,但房企的拿地成本依然高企。
高負債經營
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數據顯示,從2005年一季度以來,地產行業的資產負債率一直在走高,從起點的57.54%已漲至今年三季度的79.01%,增長近22個百分點。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A股136家上市房企負債合計超過6.04萬億元,同比增幅23.21%;A股平均每家上市房企負債達445億元。
高價拿地、高負債運營下,房企的銷售回款顯得十分重要,但這一數據增速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在逐漸回落。
目前房企的一半以上資金來源依靠項目回款。而中信證券對A股123家房企的三季報分析顯示,前三季度房地產板塊銷售回款14870.7億元,增速較上半年下降4.5個百分點。
同策咨詢研究總監張宏偉指出,由于房企“加杠桿”的資金周期一般為2年左右,2017年下半年將是這些“加杠桿”資金開始到期的時間。“加杠桿”較為明顯的房企可能在2017年下半年的樓市調整期遇到資金兌付問題。這些房企一旦無法及時償還貸款,無法“降杠桿”,極有可能因此陷入困局,最終被其他企業收購股權或項目。
正如萬科所講,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明確要求。(原標題:萬科稱“中國房地產行業已經到了危急關頭”?。?/span>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