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接受記者采訪時,全面的介紹了有關長城汽車戰略競爭力鍛造過程中的關鍵內容。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王鳳英談話節選:
一、認準了正確方向就堅決執行
在長城汽車的戰略環節的選擇上,王鳳英介紹到:這與企業性質有一定的關聯。
長城汽車是民營企業,在一些戰略關注的環節上國有企業或許相應的有一定的顧慮,不能輕易的達成共識,畢竟每個人的觀念不同,因為馬上聚焦關聯著的是接著就會產生損失,大家誰也不愿意擔這個責任,它是由一定的風險存在的,目前被人們看好的是現在不被爭議的話題選擇。
然而民營企業與其他企業不同,存在著差異化,首先我們要看清了發展的目標是可行的,走的路程是對的,那么我們就堅決執行,勇往直前去發展。不會害怕眼前所產生的損失,不怕為某一個企業外的目標發生顧慮,因為這是對企業發展的一份責任。
想到以前汽車行業有些強一些的企業資源很多,例如合資企業擁有的資源,什么樣的領域都能去工作。長城反而輕裝,1990年代初,剛開始創辦的時候長城汽車是沒有生產轎車資格的,同時也沒有合資資源,但是我們心里就認為皮卡是不受限制的,沒有約束的,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就有很淳樸的聚焦。
二、魏總的智慧是允許你爭論
在我們交談到內部是如何統一思想話題的時候,王鳳英說:第一我們和魏建軍董事長的決策交流是很頻繁的。魏總的一個智慧是允許你爭論,允許你有個人的見解,我們在討論過程中他也參與其中,同時他也有反省的意識,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
此外,我在聚焦這個層面上更有毅力堅持,假如爭論中魏總不認可我的意見與想法,事后他也會反問自己:王總為什么就不同意我呢?為什么這么說呢?哪里不對呢?
魏總這個人很喜歡聽別人的建議,不死板,人性化,是長城汽車戰略聚焦能堅持下來的關鍵原因。
里斯先生有一本書,叫《董事會的戰爭》。事實上在戰略決策和確定過程當中,就有關于“董事會的戰爭”,很多爭論也是一直一直存在的。
最為主要的是長城走的路線和其他汽車公司都是有差異的,我們首先開展了一條戰略聚焦的道路,創建的品牌也是品類品牌。
我們請來的專家大多數在其他企業做了很多年,都是有一定的相關經驗知識,基本上剛來的時候都是不認同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同時我們需要消耗很多的時間交流,介紹長城的戰略和觀點。
長城汽車從最底層到高管層,最在意的是執行力,魏總講管理穿透力:在公司不可能什么都達成百分之百的共識,但已經通過決策了的在執行力方面就不能打折扣,必須無條件地執行與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