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僅僅一年后,比亞迪高歌猛進的勢頭就戛然而止。受調減1.6升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優惠率影響,以及合資公司產品價格下探的狙擊,品牌形象局限在中低端的比亞迪腹背受敵。
就在這一年的8月3日,王傳福將公司當年汽車銷售目標下調25%,從80萬輛下調至60萬輛。
即便如此,比亞迪最終依然沒有完成銷售目標,同比增長僅為15.5%,不足行業平均增長率的一半。2010年,比亞迪凈利潤同比下跌33.48%,其中汽車業務的利潤也從2009年的35億元下滑至2010年的17.4億元,下滑幅度接近50%。
彼時,王傳福首次公開承認,比亞迪走了不少彎路,要對企業進行一場大手術。
如今,歷史似乎要再度輪回——發展電動汽車已成為國家意志,而比亞迪新能源汽車也連續在2015年和2016年保持銷量第一。然后,王傳福提出一個鼓舞人心的口號:8年萬億營收。
但電池續航里程、充電樁等配套建設的老問題仍未得到妥善解決,新問題又隨之出現。在全球一片叫好聲中,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正面臨過剩的危機。這或許是比亞迪實現萬億目標最大障礙。
萬億夢想只是口號?
無可否認,王傳福具有罕見的商業洞察力,鮮有人敢于不斷地以高成本下注一個又一個陌生行業。王曾以橫跨三個行業的方式,締造了一個令世界為之側目的超級公司。
在“股神效應”推助新能源戰略之前,比亞迪用8年時間成為全球第二大充電電池生產商,進入汽車業3年后又一度成為增長最快的自主汽車企業。
王傳福提出的萬億市場目標的動力主要來自三大業務板塊:第一,云軌業務;第二,電池等零部件板塊;第三、新能源汽車。
比亞迪旗下目前有兩大上市公司,其中比亞迪電子有限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營收284.72億元。比亞迪前三季度營收739.33億元,今年仍將繼續突破千億元。
在新能源汽車板塊,比亞迪多次蟬聯全球新能源市場銷量冠軍,2016年新能源車型市場占有率已攀升至13%。
隨著電動未來戰略的實施,2017年1-10月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售82859輛,總銷量位列第一,覆蓋200多個城市,提前兩個月完成了全年的市場目標,并且有望全年銷量突破1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