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股動態市盈率仍有63倍
次新股的跌跌不休,頻頻大幅下挫,與次新股上市后連續大幅上漲有關。在大幅上漲過后,估值泡沫較大,然后便是下跌擠泡沫階段。
以近期頗受關注的第一創業為例,作為一家券商股,發行價為10.64元,于去年5月11日上市,然后經過暴漲,股價在2016年11月14日最高的45.48元,彼時市值高達千億元(996億元).
然而千億元市值背后,對應的2016年的凈利潤不到6億元,對應的凈資產不到百億元,市盈率超過160倍,市凈率超過10倍,與同行30倍左右的市盈率,2倍左右的市凈率相去甚遠。
于是,從去年11月最高的45.48元開始,該股股價一路向下,這個月更是由于限售股解禁因素,出現連續跌停斷崖式下跌。到22日收盤最新價13.73元,從高價下來跌幅高達70%。即使到現在13.73元的股價,與同行個股相比,第一創業的估值仍然偏貴。
值得注意的是,連續的下挫,令第一創業的股價與去年10.64元的發行價已經不遠。第一創業股價若是再跌23%,即將跌破發行價。
實際上,從2014年本輪IPO發行改革重啟后,已有2014年1月發行的紐威股份、2015年6月發行的國泰君安兩只股票跌破發行價,前幾天還有紅蜻蜓盤中一度跌破發行價。以復權價來算,紐威股份、國泰君安最新股價分別較發行價下跌了10.02%、2.9%。
即便很多股票近期下跌很多,但以動態市盈率來計算,上市未滿一年的次新股整體估值(市盈率)仍然有63倍。
次新股最低市值已降至27億元
經常被券商分析師用來觀察的次新股最低市值(剔除未開一字板),也已經從年初的41.53億元,下降到目前的26.57億元,降幅高達36%。
在所有股票中,若以最低市值股票作為殼股市值來看,去年底最低市值股票市值為30.36億元,如今最低市值股票為20.65億元,所有股票最低市值門檻也下降了32%。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表示,次新股整體估值仍然偏貴,但由于流通盤小,新上市又獲得溢價,容易被市場炒作,但炒作過后,最終會向價值回歸。這類股票目前來看估值仍歸,還是博弈的角度參與,不太適合長期持有,除了一些特別優質的回到合理價位可以當價值投資。
在上述私募人士分析來看,有以下三種情況的次新股需要特別留意:
一是快到一年限售解禁期,比如第一創業這種,有大量限售股要解禁,市場拋壓會比較大;
第二是業績變臉大的,今年一季報披露期間,很多次新股就因為一季報業績下滑股價大幅下挫;
第三是,估值超級虛高的,有的次新股業績并不好,但由于概念炒作或是有資金在運作,股價不斷創新高,一旦這種炒作維續不住,那么前段時間很多次新股閃崩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