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 湖北天門“政銀保”合作,解決融資難、靠天收等疑難問題。
去年以來,湖北省天門市創新推出了“政銀保”合作模式,著力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靠天收”和“融資難”兩大問題。
在天門市皂市鎮宇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稻蝦共作綜合種養示范基地,一個蝦肥稻香的生態農業園展現在眼前。“到5月底我們的小龍蝦就可以上市了,因為品質好,每斤均價可以賣到25元左右。”宇兆公司董事長姚中亮表示,這個千畝示范基地每畝建設成本為1500元,加上買蝦苗和飼料的資金都來自于當地新推出的“政銀保”集合貸款。“政銀保”發放的1500萬元貸款輕松解決了公司資金短缺問題。
為探索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適度規模經營,今年初,天門試水農業“政銀保”貸款模式,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耕地投保后,由保險公司擔保,銀行貸款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運作模式。
天門市副市長盧川介紹說,這種模式的核心是:政府搭臺、保險增信、銀行放貸、資金監管。具體內容是:保險公司在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足以覆蓋生產成本的保險后,發揮現代保險的融資杠桿作用,為農業經營主體流轉土地、規模經營所需大量資金提供無抵押、無擔保貸款履約保險保證。
在天門市金融辦副主任董波勝看來,通過農業保險,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然災害風險得到了有效保障,在遭受重大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仍有恢復生產和償還信貸資金的能力。同時,保險又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信,從而讓主體和農戶可以獲得相應的信貸支持。
為了促成三方合作,天門市政府還給予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5%的貸款貼息。董波勝表示,貸款資金并不是一次性發放,在資金使用過程中,銀行、保險公司將負責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活動、資金監管。
參與此次“政銀保”合作的兩大主體分別是中國太平財險、天門市農商銀行。天門市農商行行長李德才表示,“政銀保”集合貸的貸款成本為保險2%加上銀行7%,減去政府3%—5%的貸款貼息,低于當地6%—8%左右的企業貸款綜合成本。李德才告訴記者,銀行的信心來自政府、銀行、保險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無縫銜接”。“由于經常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交道,政府比銀行更了解當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政銀保”合作模式的創新,帶動的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受益者是廣大農戶。宇兆公司的運作模式是“反租倒包”,即公司將土地流轉后整改,然后出租給農戶,公司提供種子、肥料和蝦苗,并提供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同時對農產品保底價回購。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農民不存在種植風險和市場風險。由于耕地都購買了保險,有保險公司兜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農民不需要擔心自然災害風險,銀行也不怕收不回貸款。同時,公司采取保底價收購,也就承擔了市場風險。農戶除去農資成本和租金后,剩下的就是利潤。
此外,“政銀保”合作模式還有效推動了規模經營和生態種植,提高了土地產出率和對耕地的保護。同時,新型經營主體成為高標準農田切實的經營者、使用者和維護者,高標準農田重建輕管的問題也將得到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