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截至收盤,第一創業(行情13.95 +6.25%,診股)報收13.13元,相比今年初已下跌62.27%,跌幅位列A股第二位,僅次于*ST昌魚(行情6.13 -3.46%,診股)。有消息稱,自第一創業復牌后,市場有多家大宗交易商打聽接盤其限售股渠道的情況。目前公開數據顯示,最近幾日第一創業已有多筆大宗交易現身。
股價大幅下跌
第一創業股價自去年11月創出新高后就開啟下跌模式。5月8日出現大幅下跌,5月11日9.8億股首發限售股解禁后更是出現連續三個跌停板,6個交易日股價跌幅接近40%。
數據顯示,5月11日第一創業解禁的限售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4.77%,數量為此前流通盤的4.48倍。解禁日當天,第一創業北京新街口北大街營業部、西藏東方財富(行情11.38 +2.89%,診股)證券昌都聚盛營業部、萬聯證券北京上地創業路營業部合計賣出第一創業就多達13984.76萬元。其中出貨主力第一創業北京新街口北大街證券營業部大筆賣出10327.35萬元。從5月12日上榜情況來看,第一創業北京新街口北大街證券營業部已經不在其列,出貨排名第一位的為中山證券泉州豐澤街證券營業部席位,賣出額為7816.92萬元,成交量為474.04萬股;第二位為方正證券(行情8.77 +0.46%,診股)西安南大街證券營業部席位,賣出3298萬元。
5月15日,第一創業公告稱因股票價格異常波動而于次日開始停牌核查。5月19日第一創業復牌交易后上演了巨量交投的戲碼,當天成交金額高達17.70億元,換手率甚至達到10.12%。業內人士指出,第一創業跟同期有解禁股的股票相比表現不同,即在復牌后,瘋狂拋售資金和瘋狂吸籌資金同時存在。
截至5月23日收盤,第一創業股價跌至13.13元,距離去年45.48元的高點跌幅超過71%,距離10.64元的發行價不遠。反觀券商板塊,中信證券(行情15.79 +0.38%,診股)今年以來下跌幅度為2.05%,與第一創業市盈率相當的中原證券(行情9.95 +2.16%,診股),今年以來股價上漲了69%,華安證券(行情9.27 +1.31%,診股)、西南證券(行情5.30 +0.19%,診股)的下跌幅度則均未超過30%。
大宗交易頻現
對于股價大幅下跌,第一創業5月19日發布的公告中表示,包括公司第一大股東華熙昕宇投資有限公司在內的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均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在公司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期間也未買賣公司股票。
第一創業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近期經營情況正常,內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從公告的數據上來看,受內地股票市場行情走弱、交投量萎縮及年底債券市場大幅波動等因素影響,我國證券業全行業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3279.94億元,同比下降42.97%,實現凈利潤1234.45億元,同比下降49.57%。相比之下,第一創業2016年合并報表口徑實現營業收入20.27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2.6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4.99%。2017年第1季度,證券業全行業實現的營業收入及凈利潤持續下滑。不過從2017年一季度看,第一創業合并報表口徑實現營業收入3.6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6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861.5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1.31%。Wind數據顯示,在29家上市券商中,第一創業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排在第23位。
為避免股價大幅波動,第一創業復牌后現身大宗交易。深交所發布的數據顯示,第一創業于5月19日復牌當日,通過大宗交易累計成交金額為2725.44萬元,成交價為13.36元,折價率達到9.97%。5月22日,第一創業再度出現大宗交易,兩筆折價率為8.89%,一筆折價率為9.03%。累計成交金額高達9320萬元。5月23日,第一創業又出現大宗交易,累計成交金額為3708萬元,折價率為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