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25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反間諜機構在與其最大的外國對手日本和美國同行的較量中取得明顯勝利。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5月23日報道,中國外交部5月22日證實,六名日本公民因涉嫌在華“從事違法活動”遭到審查。日本共同社早前報道這六個人涉嫌從事間諜活動。
美國《紐約時報》21日報道稱,中國政府破壞了美國在中國的情報搜集網絡。
世界三個最大的經濟體正在太平洋(601099,股吧)地區展開一場高風險的競爭,中國謀求取代美國的主宰地位。
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退出了一個地區性貿易協定,原本該協定可以提升美國和日本在亞洲的經濟影響力,不過特朗普政府也承諾要加強與日韓間長期以來的安全同盟關系。
日本政府表示已被告知有日本公民今年3月在山東和海南遭拘留,但拒絕透露這幾個人被拘的原因。
其中四名日本人是地質調查員,他們進入中國是調查適合開發溫泉度假村的地方。四人所屬的公司說,它已經在中國開展了10年的地質調查業務。
除了最近被捕的六人,中國自2015年以來以涉嫌間諜活動的罪名還至少拘押了五名日本公民。
中國去年首次啟動“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中國公民舉報間諜行為最高可獲50萬元人民幣獎勵。
隨著反間諜法在2014年11月施行,外國組織也開始受到更多審查。與此同時,中國2016年公布的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也增加了公安機關的權力。
另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5月24日報道,美國《紐約時報》近日報道中國瓦解美在華間諜網絡的陳年舊案,有分析猜測消息來自美國情報系統的人士,而向媒體爆料的動機可能是為破壞中美關系。受訪學者認為,間諜案對中美關系的實際影響目前不大,中美會繼續戰略經貿合作。
中美正在通過“百日計劃”解決經貿摩擦,并將于下月舉行首輪外交安全對話。有分析認為,該報道可能有要破壞中美磋商氛圍的動機。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說:“這是至少五年前的事,而且看似美國情報部門的官員主動給記者爆料,我好奇他們為什么選在這個時候爆料。”
他認為,中國落實反間諜法后會使美國情報機構在華的運作進一步受限,美方情報系統可能希望通過媒體炒作,引起美國輿論關注。
吳心伯還分析說,爆料方代表美國國內不希望看到中美關系穩定發展的反華勢力,希望向美國總統特朗普施壓,提醒他不要為了與中國搞好經貿關系而威脅國家安全利益。
他指出,美國的軍方和情報部門傳統上對中國態度比較強硬。
國際安全與戰略問題專家袁鐵成也說:“不排除美方有人利用這個事情,在中美關系之間摻沙子、打楔子。”
有分析認為,美國情報系統內也可能有反對特朗普的力量。特朗普上臺后與情報系統的關系并不好。
不過受訪中國專家都認為,間諜報道對中美關系不會有明顯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時殷弘說:“和其他爆料相比,這是很小的爆料,不會對中美關系有影響。”
吳心伯指出,案件發生時特朗普還沒有上臺,也不像“通俄門”那樣直接與他相關,因此對他的個人影響不大。另外,中國在國內清除被美國發展成間諜的線人,是中國維護國家安全的做法,并不為過。從美國輿論對該報道的淡定反應來看,確實如此。
不過吳心伯擔心,美方可能會有后續動作,例如逮捕被指為間諜的美國境內的中國人。

資料圖片:2017年4月14日,衡水市公安局桃城分局何莊派出所民警在衡水市新苑小學為學生們講解國家安全相關知識。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