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中信證券(600030,股吧)、海通證券(600837,股吧)、國信證券(002736,股吧)三家券商,還有國信期貨一家期貨公司遭到了證監會的處罰,分別被證監會罰款3.08億元、255萬元、1.04億元和54萬元,并沒收違法所得。
公告還顯示,主要是因為四家公司違規向司度(上海)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司度貿易)提供融資融券業務。那么,司度貿易為何方神圣?
三家券商一家期貨遭頂格處罰
中信公告稱,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稱2015年公司在融資融券業務開展過程中,存在違反“未按照規定與客戶簽訂業務合同”規定之嫌,證監會責令中信證券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6165.6萬元,并處人民幣3億元罰款。
海通證券公告稱,公司涉嫌融資融券違法違規案,已由證監會調查完畢。證監會依法擬對公司做出行政處罰:責令海通證券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50.96萬元,并處罰款254.83萬元。
國信證券公告稱,因違反《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辦法》,公司于5月24日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責令國信證券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2088.67萬元,并處10443萬元罰款。另外,證監會對國信證券子公司國信期貨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18.02萬元,并處54.08萬元罰款。
證監會認為,中信證券行為違反了《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辦法》第十一條“對未按照要求提供有關情況、在本公司及與本公司具有控制關系的其他證券公司從事證券交易的時間連續計算不足半年,證券公司不得向其融資、融券”的規定,構成《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第八十四條第(七)項“未按照規定與客戶簽訂業務合同”所述行為。
海通證券所涉嫌的違法事實:2015年5月,海通證券當月即先后為上海司度實際控制的資產管理計劃開立了證券賬戶及信用賬戶,5月11日,海通證券與富安達基金簽訂《融資融券合同》,致使上海司度得以開展大規模的融券交易。
國信證券方面,2015年1月19日,上海司度作為委托人、國信期貨作為管理人、國信證券作為托管人,三方簽訂了國信期貨——易融系列海外1號資產管理計劃合同。2015年1月27日,國信證券為上海司度實際控制的資產管理計劃開立了證券賬戶;同日,國信證券與國信期貨就賬戶簽訂《融資融券業務合同》;次月即為其開立了信用證券賬戶,致使上海司度得以開展大規模的融券交易。
國信期貨涉嫌違法事實如下:2015年1月19日,上海司度(委托人)、國信期貨(管理人)、國信證券(托管人)三方簽訂了“國信期貨——易融系 列海外1號資產管理計劃”合同。上海司度作為單一委托人,國信期貨作為管理人、國信證券作為托管人設立“國信期貨——易融系列海外1號”資管計劃后,在國信證券開立“國信期貨有限責任公司——司度(上海)貿易有限公司”的普通和信用證券賬戶從事融券交易。上海司度高頻交易系統直接接入國信證券柜臺系統下單,國信期貨作為資產管理人既不參與賬戶操作,也不進行實時監控,未能有效履行資產管理人的職責。
司度貿易的來頭
這次讓三家券商、一家期貨公司栽跟頭的司度是個什么來頭?對于這家看起來貌似最不起眼的貿易公司,在2015年8月1日,每日經濟新聞即第一時間獨家重磅發布了《證監會限制交易的賬戶大揭秘:國際對沖基金身影隱現?》揭露司度的來歷,此文引起較多關注。
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司度貿易成立于2010年2月,注冊資本為1000萬美元,主要經營范圍為從事有色金屬(貴金屬除外)、天然橡膠、豆粕、豆油、棕櫚油、菜籽油、綠豆、聚乙烯產品、精對苯二甲酸、螺紋鋼、線材以及相關產品的進出口和批發等方面的業務。
工商信息顯示,司度貿易為外國法人獨資,唯一一家股東為CITADEL GLOBAL TRADING S.AR.L,此公司是國際知名的對沖基金,因此當時市場很多人認為有國際對沖基金做空A股。
在2014年11月份投資人變更前,其實有兩位股東,還有一位是深圳市中信聯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資料顯示,深圳市中信聯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注冊資本為7000萬元,目前金石投資有限公司是其法人股東之一;而金石投資有限公司其實又是中信證券的專業直接投資子公司。
記者從中信證券公告中發現,2011年2月23日,司度貿易在中信證券開立普通證券賬戶,一直未從事證券交易。截至2015年10月22日,中信證券賺取司度貿易的凈傭金收益人民幣5603.3萬元。那么,數年時間里,交易量無疑是個龐大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