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次新股中的代表之一,白銀有色今年2月上市以來股價上演了一輪“過山車”行情:在投資者的追捧下,公司股價曾一度上漲至17元上方,但此后股價又一路單邊下挫,最新股價已處在8元以下。但相較于股價的波動起伏,外界更為關注的是公司的經營業績表現,上交所在最新向白銀有色發出的2016年年報事后審核問詢函中,便圍繞公司的經營業績以及財務會計信息等進行了全面問詢。
根據白銀有色2016年年報,公司去年共實現營業收入約559.5億元,較上年增長1.90%;實現凈利潤約2.52億元,較上年增長127.23%。而分業務板塊來看,有色金屬貿易板塊實現營業收入約431.5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總額約77.7%,但毛利率僅為0.29%。基于此,上交所要求白銀有色補充披露開展大規模貿易業務的主要考慮,以及貿易類業務規模大幅超過采選冶煉業務是否屬于行業慣例,且是否存在增收不增利的現象。
經營業績的季節性波動同樣是監管部門的關注重點。據披露,白銀有色2016年第一至第四季度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47.64億元、239.66億元、192.33億元和79.86億元,對應實現凈利潤分別約為4304萬元、8302.9萬元、9935.8萬元和2609.7萬元,可見公司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季節波動性較大。為此,上交所要求公司結合主要產品的價格走勢情況、行業經營特征等,分析說明產生上述波動趨勢的原因及合理性。
而細心的投資者不難發現,在2016年度,白銀有色全資子公司白銀貴金屬投資有限公司實現凈利潤約5.58億元,已超過上市公司凈利潤數的100%,是白銀有色的主要盈利來源。針對這一現象,上交所則要求公司結合該子公司的經營模式,分析公司在貴金屬板塊的主要競爭力;同時要求公司結合主要貴金屬產品價格走勢,分析對該子公司盈利的具體影響,且如因價格波動存在相關風險,公司有無相應的應對措施。
除此之外,上交所還針對白銀有色年報中披露的財務會計信息向公司進行了針對性問詢。例如,2016年年報顯示,白銀有色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約為4.11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69.75%,與公司報告期內盈利情況出現一定程度的背離。由此,上交所要求公司結合銷售模式、收款政策等,分析說明公司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出現大幅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而在產品庫存方面,年報顯示白銀有色主要產品陰極銅和電銀的庫存量也較上年分別大幅增長374.9%和500.9%。據此,白銀有色還需結合生產量、銷售量、產品價格趨勢、銷售策略等因素,分析說明上述產品庫存量大幅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