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金嘉捷)繼昨日資金凈回籠之后,今日央行向市場適度“補水”。據央行公告,6月8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1500億元逆回購操作,分別為7天品種300億元、14天品種500億元和28天品種700億元,中標利率均與前期持平。
鑒于今日有900億元逆回購到期,故實現資金凈投放600億元。而此次逆回購操作中,28天品種依然占比接近一半。
盡管昨日資金凈回籠,但受央行6日超額投放中期借貸便利(MLF)的余溫影響,7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的短期利率出現下行。Shibor隔夜利率下跌3.29個基點至2.8090%,7天利率下跌0.4個基點,其余期限利率仍上揚。
昨日,財政部進行了兩期國債招標發行,計劃發行量800億元。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此次招標結果略好于市場預期。中標利率公布之后,債券二級市場收益率有所下行,表明招標利率比市場的預期要好。從招標倍數看,10年期國債全場倍數接近3倍,處于較高水平,也反映了配置需求并沒有市場想象的那么差。
鄧海清認為,此次國債招標是“監管協調2.0”的重要例證。此次國債招標規模明顯放量,而且是在6月這種敏感時點,市場對此難以理解。從央行的角度看,央行在5月底提前公布MLF續作信息,6月6日如約續作MLF,6月初以來的資金緊張局面得到顯著緩解,同時長期限資金的釋放也為今天國債招標提供了彈藥。從結果看,招標結果利率中性,但考慮到天量招標以及與市場預期悲觀預期的對比,監管協調2.0確實已經見到效果。
對于央行近期貨幣政策操作,中金公司在最新固收研報中指出,雖然央行6月大額續作MLF,但考慮近期公開市場到期量較大、超儲率較低、半年末的季節性資金缺口,央行在操作上更多是平滑到期的流動性需求,而非“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