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投資將徹底從‘折價套利時代’進入‘精細化主動管理時代’。”談及證監會最新發布的再融資新規,一家公募基金的投行部高級投資經理認為,新規的出臺將倒逼基金調整投資策略,回避依靠“題材+折扣”進行制度套利的個股,降低資金的短期逐利性,引導資金更加注重企業的內生性增長。
定增投資“降溫”
2016年再融資規模大幅飆升,各路資金“蜂擁而至”,大幅涌入的資金,使得發行項目的折扣率不斷被壓低,讓定增投資陡增了不少風險。
去年,定增市場頻頻出現非理性報價,導致發行項目的折扣率大幅收窄。以創業板定增為例,2016年創業板折扣急劇收窄,從第一季度平均11%跌至第四季度平均1%不到。隨著創業板整體“殺估值”,去年四季度創業板的定增目前平均浮虧6%以上。
財通基金表示,盡管市場預期早已有之,但新規的發布,對定增投資心理層面的影響還是比較震撼的。
不過,在其看來,一級半市場從審批到募投有時滯的特點,通過新老劃斷的制度安排,以非明示的方式提供了事實上的“過渡期”,以緩沖政策沖擊。
信誠基金投行部高級投資經理韓益平認為,中短期來看,再融資市場規模可能小幅收縮;長期來看,有望加速資本市場再融資主體的優勝劣汰,基本面優質的上市公司和具備主動管理能力的機構投資者將深度受益。
根據信誠基金初步統計,目前已過發審委的定增項目約150個,融資規模近2800億。此外,在會審理的定增項目約200個,融資規模近4400億。韓益平預計,存量項目可以發行至2017年四季度。
如果定增市場明顯降溫,業內人士預期,一批跟風進入定增市場的中小投資機構也將逐步退場。新規或將倒逼部分定增資金進入二級市場,長期利好A股資產。
平安證券也認為,伴隨著2017 年現金增發規模的收緊及收益率的下降,流動性將從一級市場緩慢流出。不過,在其看來,資金是否進入二級市場仍然有待觀察,預計市場風格上偏主板和低估值的狀態仍將持續。
倒逼投資策略調整
推行主板定增項目市場化定價機制,是本次政策修訂中最實質性的變化,而定價基準日的變更主要影響“折扣”水平,而“折扣”是以往定增投資中影響投資收益的重要因素,也是此次政策規范調整的重點。業內人士預計,各類定增投資策略都會產生相應變化。
按照再融資新政發行期首日的定價原則,信誠基金投行部高級投資經理韓益平預期,上市公司發行難度增大,投資者議價能力提升,相比于2016年下半年“市價發行”,新政策下實際折價率將回歸理性。在其看來,以主動管理為核心,合理折價率為安全墊,長期持股價值投資的機構管理者將獲取更大的超額收益,而定增投資也將徹底從“折價套利時代”進入“主動管理時代”。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表示,該公司的定增團隊去年就開始淡化定增折價收益,以上市公司基本面研究為核心,通過定增項目的阿爾法收益獲取回報。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自2006年至2015年底,定增市場年度平均收益率為37%,其中約14%來源于定增折價,約7.5%是來源于市場上漲的貝塔收益,而來源于阿爾法的收益高達15.5%,即定增項目跑贏市場所賺取的超額收益。
據悉,有公募基金除了精選定增項目外,還會側重定增相關策略的挖掘,包括定增破發策略、預案公告策略、大股東解禁策略等,結合上市公司定增全過程的重要時點,捕捉二級市場投資機會。
“傳統的估值體系、選票方法、組合、量化套利策略都需要作出相應調整。”財通基金認為,未來投資將審慎對待單純依靠資本運作進行外延式發展的輕資產股,適當回避主要依靠“題材+折扣”進行制度套利的概念股、題材股,重構小盤股市值管理驅動方面的選股邏輯與量化投資策略等。此外,需要更加關注內生性增長優質的公司,著重挖掘ROE拐點公司的預期差,結合折扣水平把握周期行業PB修復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