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m.hand93.com)6月26日訊:貓基哥給大家講個通俗的故事,基金分紅其實就像養雞下蛋。比如你的母雞一年能下十個雞蛋,一個雞蛋價值10元,每次分紅時你可以拿走一個雞蛋賣,你就只有9個雞蛋了,而你不過是拿走自己的雞蛋,雞蛋總數是不變的,也就是說基金分紅是把收益的一部發給投資人,是把原本就在基金資產中的拿錢出來了。
所以,大家會看到分紅后自己的基金可能還虧錢了,單位凈值也出現了下跌,其實是一部分現金進入了銀行卡變成了余額。
再舉個例子,比如你買的時候基金單位凈值1.5元,如果每份基金份額分紅0.5元的話,基金的凈值會直接下跌到1元,但是其實總價值沒有改變。
因此,基金分紅并不會讓你突然“富有”,也沒有增加你的實際收益,只是把你的基金強制贖回成了一部分現金,本身并未創造出新的財富。
01
既然基金分紅并沒有給我們增加真金白銀,那么基金分紅是不是就沒有用了呢?還真不是,基金分紅其實是一種雙贏策略。
第一,對我們基民來說,可以幫我們鎖定收益。當股市處于高位時,強制把基金變現成了一部分現金,避免了市場下跌后資金坐電梯,幫助大家及時獲利了結,也就是把雞蛋變現了,讓我們手中有了現金,不至于用錢時候割肉。并且公募基金二十年的歷史已經證明:到點強制分紅是規避風險的有效策略。
比如長年分紅的華夏回報,從2003年7月份成立以來,一共進行了82次的分紅,累計分紅金額高達121億。其中大牛市的06年(分紅17次),07年(分紅15次),15年(分紅15次)分紅。越是大牛市越分紅頻繁,很多粉絲不懂的止盈止損,在牛市中不是沒賺到錢,而是貪婪,導致又坐了電梯,而喜歡頻繁分紅的基金可以在牛市中鎖定你的收益,把收益裝到了兜里,有效規避了風險。
而在熊市中也一樣,可以讓大家在基金下跌時,用分紅的資金繼續補倉,形成投資微笑曲線,拉低成本,為下一次分紅打基礎,實現復利投資效果。
第二,對基金的公司來說也是好事,可以看成是吸引眼球的營銷手段。畢竟經常分紅的基金可以當做宣傳榜樣來推廣,比如聲稱旗下的基金每年分紅多少億。很多朋友不是很懂的話也會認為基金很優秀。其實也有一定道理,基金分紅不是想分就分的,一般都是有較大盈利之后才有資格分紅。
尤其對基金公司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讓基金看起來“便宜”了,大家普遍都有恐高心理,感覺2塊3塊已經很貴了,再買不是給別人接盤嗎?這點腦子還是有的,所以當看到幾毛的基金或者分紅后1塊多的時候,感覺很“便宜”啊,上漲空間總比下跌大吧,真跌了大不了補倉唄,反正早晚漲回來。
不過這是一種錯覺,基金公司正式抓住了大家這個心理,通過經常分紅吸引更多人去撿“便宜”,尤其是被動型的指數基金,主要靠管理費賺錢,基金規模越大當然越好,分紅的動力就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