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m.hand93.com)6月28日訊:
一生最重要的決定,是選擇一座城市
01 海南
最新數據統計,今年1-5月,海南實際使用外資近8億美元,同比增長500%以上!海南自貿港作為開放的橋頭堡,吸引著真金白銀的用腳投票。
大家一說到海南,首先聯想到的就是度假勝地。他們從外面往里看,說這就是中國的佛羅里達和邁阿密。
但自貿港給的紅利是一個全家桶的組合大禮包,免稅、消費、旅游等,恰恰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海南的雄心是要發展高端產業和金融。比如,高端醫療裝備、醫美、創新藥的研發。尤其是金融上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未來要提高人民幣的可兌換水平,讓自由貿易更自由、更便利。
今天的海南和1988年故事開篇時有巨大的不同,基礎設施、產業的深度扎根,讓它有了更多長期主義的味道。不像當年,大家都是來淘金的,淘出來人走了,財富沒有沉淀下來。一座城市,是吸引短期的淘金者,還是長期的扎根者,這對它今后的發展影響深遠。
中國很大,機會很多,除了海南,還有很多地區也有深厚底蘊和政策的扶持,地區之間是存在高度的競爭的。如何選擇一座城市,這對創業者和年輕人來講,可能是一生最重要的決定和投資。
樹澤下面和大家分享三點,幫助你來思考城市的前景和潛力:
· 人口數量
· 財務指標
· 交易成本
02 人口
首先,全球不論東西方,有個共同趨勢就是人口趨向集中。村鎮向城市演化、城市向著城市群和灣區演化。人口的集聚,會帶來社會和經濟學里兩個非常巨大的效應: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
網絡效應簡單講,就是越多人用越好用、用戶能給用戶創造價值。比如最早的傳真機、電話,人少的時候就是個磚頭,而用的人多了,機會就來了,它就從磚頭變成挖金礦的鏟子了。很多人做生意,就憑一個電話本、通訊錄。這,就叫網絡效應。
一個人口多的城市,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效率高,它就容易冒出新想法和新機會。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鮑林有個金句:產生一個好的想法,最佳方法就是先產生許許多多的想法。
套用到人才上也是一樣,想產生人才,最佳方法是先吸引許許多多的人口,基數底座足夠大,人才就會更多。
人口還會給城市帶來規模效應。比如,投資同樣一套地鐵軌交系統,是100萬人口使用,還是1000萬人口使用,平攤到每個人頭上,它的平均成本差10倍。所以,除了房價之外,人口數量多的城市,很多事情的平均成本反而更低,這點很反直覺,但這就是規模效應。
補充一個關鍵細節:機會不在現在人口多的城市,而是流入量大的、未來人口多的城市。
03 利潤
第二個關鍵要素,財務指標。一座城市就像一家公司,它也是有財務指標的。其中最常見的指標是GDP,它只能反映城市的規模,但不能反映城市的運營效率和發展前景。
更有價值的衡量標準,是看稅收在GDP中的占比。如果把城市比作一家公司,稅收占比,就是這家公司的利潤率。大家知道,企業為什么會長期發展?最重要的是,它的收入扣除所有成本后,依然有剩余,這個剩余,可以用來再投資。留存的利潤持續再投資,才有了復利的增長。
所以這種利潤率高的城市,它就有剩余和資本,進行更好的基礎設施投資。學校、教育、醫療、交通,有了這些重資產的基礎設施投資在先,創業者才能輕資產創業創新在后。
這種利潤率高的城市,它最重要的隱含前提,是它有一批現金流非常好的企業。有一批好企業,就能有好的就業,這當然是城市潛力的基石。
04 成本
第三個標準,叫做交易成本。商業中一切命題都有關于交易成本,你去超市購物,你打開手機買賣股票,你注冊一家公司,這一切都有交易成本。能夠幫人們大幅降低交易成本的城市,就是有潛力的城市。比如海南注冊公司更容易、所得稅率更低,這都是降低交易成本。
但一座城市還有個非常重要的剛性交易成本,就是交通成本。這一點,長三角做的最好,毛細血管一樣的高鐵網絡,價格平穩時間短,它就有很大的優勢。而更遠的地區,如果在交通、機票、或其他方法上,能降低抵達城市的交易成本,那么無疑對于吸引人口會有幫助。
良禽擇木而棲,人才選擇一座城市而奮斗。今天樹澤分享了三個幫你思考和判斷的指標:(潛在)人口數量、財務指標和交易成本。希望你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土壤,創造出屬于你的精彩和價值!
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門戶網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