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產業發展空間廣闊
隨著科技的持續發展,人們的生活小到手機、電腦、家電和醫療,大到汽車、高鐵、飛機和航天,均離不開芯片這個 “心臟”。
目前,海外半導體巨頭壟斷了幾乎所有的主流芯片領域。中國芯片需求量占全球 50%以上,而國產品牌芯片只能自供 8%左右。因此,我國不得不每年從海外進口超過2000億美元的芯片,這一金額大約是2016年石油進口金額的兩倍,進口替代空間巨大。
02國家大力扶持的戰略性行業
早在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將半導體產業新技術研發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提出到2020年,集成電路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全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在《中國制造2025》中再度提出,2020年中國芯片自給率要達到40%,2025年要達到50%。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預計到2017年年末,新建10座晶圓廠。在資金層面,國家設立了總規模近1400億元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投資的部分公司
03高景氣周期
根據半導體產業協會 SIA 指出,全球半導體銷售在今年第三季首度突破 1 千億美元,達到 1079 億美元,2017 年半導體銷售有望創新高,半導體行業的高景氣有望持續。安信證券指出行業的增長勢頭類似于2015年的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