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指出的是,盡管三面博弈再度升溫,指數上漲空間或有限,但市場的結構性機會仍具備綻放的條件。
一方面,觀察本輪行情 ,引領指數反彈的僅僅是券商 、銀行(行情 專區)等金融板塊,其他傳統制造業周期性行業并沒有太搶眼的表現。因此,推動反彈的因素并不來自于宏觀經濟的持續轉好和周期性行業盈利改善的預期,更多的是創新概念和主題炒作在權重低估值板塊中的延續。在藍籌“題材化”的背景下,經濟復蘇即使被“證偽”,活躍資金也只會撤離權重板塊;而在改革加速推進的背景下,受益政策支持的相關主題板塊不會受到太大沖擊,反而會迎來更為確定的炒作。
另一方面,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前,轉型和改革都會是結構性行情的主線,相關主題熱點或將反復表現。具體來看,鑒于李克強總理表態金融、石油(行情 專區)行業等領域放寬市場準入,市場對金改概念的炒作預計還將進一步發酵,上海自貿區以及民營銀行概念或是龍頭概念;相同邏輯下,石油、電力(行情 專區)、鐵路的市場化改革概念也有望繼續受到市場關注。與此同時,1.7萬億元大氣污染治理相關投資開始進入全面釋放階段,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將獲得實質性推升,圍繞該熱點的炒作有望延續。另外,并購重組、土地流轉、城鎮化等熱點也具備足夠的政策支撐力度,預計還會不斷掀起炒作浪潮。而在經濟轉型的大趨勢下,互聯網、文化傳媒(行情 專區)等概念板塊仍會反復表現。
本周步入9月下旬,國慶長假前,預計資金交投熱情不會有大幅回升,資金面也將面臨季節性壓力。另外,本周9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將公布,經濟數據會否階段性見頂回落將可一斑窺豹,這或進一步加劇資金的謹慎情緒。不過,經過節前的調整,滬綜指目前降至年線上方;作為牛熊分界線,年線2163點的支撐力度或將顯現。預計國慶節前震蕩格局難改,改革仍是結構性機會綻放的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