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滬深兩市分化明顯。金融、地產等一線藍籌股表現疲弱,對股指形成一定拖累。而中小板(行情 股吧 買賣點)股票、主板中主題投資如高鐵、土改等部分板塊表現強勢。從盤中熱點來看,兩市超過六成個股上漲,交運設備(行情 專區)、農牧飼漁(行情 專區)、釀酒(行情 專區)、工程建設(行情 專區)以及旅游酒店(行情 專區)等行業漲幅居前;券商信托(行情 專區)、房地產(行情 專區)、港口水運(行情 專區)、銀行(行情 專區)以及有色金屬(行情 專區)等行業跌幅居前。
從股指表現看,可劃分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為創業板(行情 股吧 買賣點);第二梯隊為中小板;第三梯隊為權重、藍籌品種。在經濟轉型背景下,第一梯隊節節高升,創業板指屢創新高;第二梯隊中小板也開始脫離底部引力,指數在上升通道運行,持續上揚、創新高的個股不斷增多,各種與改革相關的題材得到投資者的追捧;而對于第三梯隊權重、藍籌股,在結構性牛市得到市場認可的背景下,經過調整之后也有望展開補漲行情。
從通脹數據的角度看,9月通脹水平超預期意味著短期產品價格波動。受此影響,農業、餐飲旅游等通脹概念股表現良好,但房地產、銀行等利率敏感型行業則出現下跌。
從產業政策的角度看,近期越來越多的資金開始認同我國國產奶粉扶持政策,環保產業政策、水利投資政策也在向縱深發展。同時,與傳統產業結構調整相關的概念,如落后產能淘汰、兼并重組等也得到資金關注。
從三季報業績的角度看,由于所處細分行業景氣度不一,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業績分化明顯加劇。數據顯示,截至10月10日,兩市696家中小板公司已全部披露三季度業績預告,而355家創業板公司中僅有68家公司披露。整體來看,已經披露預告的764家中小板及創業板公司中,預增、扭虧及續盈的公司共有495家,占比為65%。結合上半年數據分析,中小板和創業板的業績增速分別為6.42%和1.51%,低于上證A股11.63%的業績增幅。因此,從業績增速看,主板好于中小板、中小板好于創業板的格局還難改變。
從近期熱點板塊的切換看,補漲邏輯仍離不開“改革”預期。隨著三中全會的臨近,當前投資者普遍對相關改革給予了強烈的期望,相關議題已被市場機構挖掘。隨著大會的臨近,包括土地流轉改革、金融改革、養老制度完善等主題投資仍值得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