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A股小跌,上證綜指收挫0.18%至3356.84點,深證綜指跌0.36%至1995.60點。此外,中小板、創業板兩綜指分別跌0.59%、0.49%。由盤面看,股指大部分時間波幅有限,市場顯得比較沉悶,只是最后一小時波幅加大,股指出現小幅跳水。
權重股中,地產股表現稍強,券商股較弱,前一天尾市下跌的銀行股昨日尾市出現上拉。縱觀這幾天股市,似乎總有些主力在表現,但每次使力都不大,留有余地。當前的大環境整體上是支持股市保持穩定的,一般大起大落的可能都不大,這種情況下主力大舉施展的空間也不大。
本周次新股表現稍強,這是有些反常的,因上周證監會增加了IPO核發量。事后看,次新股這種表現或許與大環境較穩相關,也可能與市場短線機會較少相關。當市場平穩時,投資者或許就不急于出售次新股。在交易機會方面,就一些激進的短線客來說,如果想短線連環操作,可能次新股板塊機會更多一些。
央行這幾天小幅注入了流動性,但尾市交易所國債回購利率急升,這暗示流動性仍不算太充裕。本周公布的我國8月銀行代客結售匯仍為逆差,雖然逆差程度已降得很低。一般來看,當結售匯長期逆差時,來自外匯占款的基礎貨幣提供方式已不能為市場提供支撐。也就是說,市場資金面仍得指望央行,最樂觀情況就是降準了。
美聯儲馬上就要議息,日本央行也要議息。在外部金融事件較多的情況下,我國央行應會更傾向于暫且觀望,這也在情理之中。
本周的美聯儲議息會議看點主要有兩個:一是初始縮表幅度究竟有多大;二是美聯儲會否提示在12月加息。如果美聯儲異常鷹派,A股很有可能承壓,這種情況下我國降準可能會更小,反之A股就可能強勢些。
最近兩周我對大盤的看法整體上中性,并沒有特別看多,有時也會提示風險。由現在情況看,大盤震蕩幅度暫時不太大,風險還沒體現出來。不過,我對后市仍有些謹慎,并不敢因為股指相對平穩而掉以輕心。
平穩行情中,投資者倉位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提升。這種情況下,如果股指長期沒有什么像樣的大漲,一般就該提防回調。市場潛力某種程度上取決于“潛在的入市資金”,如果市場倉位增加了,而股指卻沒漲,那么實際上就是無謂地消耗了這種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