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m.hand93.com)7月6日訊:股票-大揭秘!不為人知的垃圾分類往事。
壹
2012年冬天,我去廣東清遠市處理一些事情。
在清遠龍塘鎮附近,夕陽西下時,我在一家工廠見到許多工人正在收拾一些亂七八糟的電子廢品,有電路板、打印機、顯示器等等,工人們的手指里滿是污垢,空氣里有不好的氣味陣陣傳來。
第二天在清遠石角鎮,我在偏僻的工業區住了兩天,見到許多中老年人在整理一些銅線,我很是好奇,問這些銅線是從哪里來的,那些人說,是從美國來的,也有從韓國來。那里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再生銅產業鏈條,大量廢銅從海外來,每拆解一噸銅線出來,成本是4700元,看銅價行情賺錢。
石角鎮靠再生銅艱難為生,2013年清遠回收的銅產量約為68萬噸,占全國再生銅產量的38.6%。
我去石角鎮的時候,已經是清遠再生銅產業的夕陽光景,2005、2006年時,進口這些洋垃圾還有補貼,當時已經要收關稅,一個貨柜20噸要收5萬元關稅,差的廢料只有40%的出銅率,好的廢料有60-70%的出銅率,已經較難盈利,到2014年,中德簽定了再生資源合作項目,落戶在揭陽,清遠便更落寞了。
而清遠龍塘因為靠近廣州,開車只需一小時,買不起廣州房子的人便落戶在此地,那里有一處萬科的物業,2011年,廣州工作的住戶剛搬進去,一到晚上八點就會聞到一陣陣惡臭,令人頭暈腦漲,熏得人幾欲嘔吐。
那是龍塘的垃圾產業,為躲避環保檢查,在夜晚焚燒電子垃圾時的氣味。
這些電子垃圾自美國、歐盟、日韓過來,通過集裝箱跨海,從佛山三水港等沿海碼頭上岸,再運到清遠龍塘鎮,靠拆解工人粉碎、拆卸、焚燒,將垃圾里的銅和鋁分解出來。
龍塘鎮處理電子垃圾已有幾十年歷史,是歐美日韓電子垃圾的最后歸宿,高峰時這里有10萬人靠處理電子垃圾為生,焚燒電子垃圾的灰燼堆成了兩座15米高的小山。
為了討生活,龍塘鎮的空氣惡臭難聞,填埋的洋垃圾要5.8億元資金處理才能恢復土壤正常環境,流經龍塘鎮和石角鎮的大燕河,電子廢物源污染物聚積向下游遷移,龍塘地區的雞肉、鴨肉、魚類也重金屬污染超標。
清遠沒有廣州和深圳的中高端產業鏈,要活下去,就只有默默承受了污染嚴重、利潤低廉的洋垃圾產業鏈條,但清遠龍塘、石角兩鎮的洋垃圾處理產業,還是向佛山人民學來的。
1980年代,佛山南海有個體戶從處理洋垃圾產業里發家,清遠龍塘和石角鎮因為靠近佛山,交通便利,才開始模仿佛山的致富行業,并搞成后面完整的產業鏈條。
曾經的佛山南海大瀝鎮與現在的汕頭潮陽市貴嶼鎮的污染情況,比這還要嚴重得多。
2007年,英國天空電視臺報道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貨輪,愛瑪.馬士基號在給歐洲運送完圣誕禮物后,調頭就將17萬噸來自英國的垃圾運到了中國,這些垃圾最后流入到佛山南海大瀝鎮聯滘村。
來到現場的英國記者說:這里煙囪聳立,冒著滾滾黑煙,垃圾堆成了小山,河涌里的水一片墨黑,惡臭撲鼻(虎門鎮中心那條河至今還是這樣,過河上的橋時我都是憋著氣飛奔過去),上面漂浮著各種垃圾,而且這些河水最終流向了下游擁有幾千萬人口的廣州。
在當時的聯滘村,村里的垃圾回收處理點,分揀垃圾的婦女和小孩,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對垃圾進行分類。每天有250輛重型貨車將垃圾運進村,每輛車載重3噸,垃圾堆得比護板高出1到2米,開過去時卷起滾滾黃塵。
聯滘村一年能處理20多萬噸的洋垃圾,當時的垃圾山里就有20萬噸廢塑料,50萬噸廢紙和紙板,工人們就在這些成堆的垃圾當中走來走去,將廢塑料挑揀出來融化再利用,燃燒時發出的陣陣濃煙刺激著人們的鼻腔,化學廢物則直接排入到河里。
不過我們也要用辨正的思路看待問題,聯滘村處理垃圾一年的總產值是8.3億元,當地的民眾從分紅和股份中其實受益頗大。
天空電視臺報道了聯滘村狀況以后,2007年當地很快進行了大整治,聯滘村當年的垃圾景象現已不復存在。
而汕頭潮陽市貴嶼鎮,現在還是電子垃圾的天下。
總人口14萬人的貴嶼鎮上,一共有21個村,300多家企業,3207家個體戶從事電子垃圾處理,本地就有8萬多人參與,2011年時,全鎮廢舊電子電器及塑料回收、拆解量達160多萬噸。
貴嶼鎮內的電子垃圾分拆產業形成完善的產業分工,龍港、仙彭、仙馬幾個村主要從事廢舊塑料回收,華美、北林、南陽等村則以電子垃圾拆解為主。在拆解戶的院子里,往往幾千件手機主板、電腦硬盤等雜亂地放在塑料筐里,工人們將電源板放在電熱器窄小的吹風口下烘烤近兩秒鐘,便嫻熟地用鑷子將板上的各種芯片、電容、電極管等電子元器件取下,空氣里全是塑料的焦臭味。
小作坊拆解電子垃圾,先是人工拆分出鐵、銅、塑料、電路板,然后用碳火爐烤熔出電路板上的零件,如果有金子等貴重金屬,就用硫酸和鹽酸洗出來,這個叫“洗金”,如果燒出來有銅,就叫“燒板”。
酸洗的過程中污染極大,會揮發出大片蒸汽狀酸性氣體,很遠的地方都能看到煙霧,愿意從事“洗金”的工人很少,人工成本比其它工種要大得多,經常有工人不明不白病倒,工人們都抱著“干幾年就不干了”的想法從事“洗金”,當地兒童也因為當地污染導致血液內鉛含量嚴重超標,
貴嶼鎮被歐美媒體嘲笑是“地球上最毒的地方”,但它一年的電子垃圾拆解產值,能達37億元。
中國的清遠、佛山南海、潮陽貴嶼三個標志性地方,默默地吞食著來自歐美發達國家的各種垃圾,用環境污染和身體健康為代價,換取經濟上的發展。
那這些垃圾,到底是怎么來到中國的呢?
貳
過去20年里,全球56%的垃圾流向了中國。
從1992年到2018年,中國進口了1.6億噸瓶罐、塑料袋、包裝紙等廢棄物,其中全球72%的塑料垃圾流向了中國。
從歐美國家進口一噸報廢的手機,可提煉出100KG銅、1-3KG銀、0.2-0.3KG黃金,利益可觀,同時因為塑料行業受石油影響較大,為了降低成本,使我們的產品更有競爭優勢,廢塑料的回收再利用就成為產業鏈條上一門重要產業。
對了,貴嶼鎮很多電子產品最后都發到了華強北,所以有時候你們在那里買到“便宜到讓人詫異”的產品時,不要覺得奇怪。
那為什么這些垃圾最后都流向了中國,而不是其他國家。
第一是中國有龐大的工業系統需求,可以馬上變廢為寶投入到工業產業鏈中去,其他國家就是有這個能力,還要再轉出口一次,第二是我們有足夠低廉的人力成本,以及從業人口數量。
過去30年,基建狂魔全力開動時,機場、高速路、汽車......所有發展都需要金屬,這么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巨量的原材料,要想拿到最便宜的原材料,最好的辦法就是進口廢銅、廢鋁、廢鋼進行處理。
但污染還是會留下來,一噸塑料垃圾只有85%能回收,其它都會變成廢料處理掉,這些等待處理的廢料,會成為污染環境的重要原因---全世界的塑料垃圾,85%是發達國家產生,過去26年,72%的塑料垃圾來到了中國,中國迄今共消化了全球1億噸塑料垃圾。
發達國家處理一噸垃圾的成本是400美元到1000美元,而中國處理垃圾的成本是10美元到40美元,如果一家英國公司負責處理垃圾,政府還會向這些公司發放巨額補貼,這中間就形成了巨大的利潤差。
于是英國或美國的垃圾處理公司,會先去向政府申請一個出口垃圾許可證,這個證香港很多公司可以搞定,拿到這個證以后,英國公司會說自己來處理這些垃圾,實際上就是簡單地裝上集裝箱,通過廉價的海路發往香港,但香港只是中轉站,垃圾主要會再轉送到中國內地,就是我們上面所講的清遠、佛山、潮陽(以前北方還有個文安縣)。
英國或美國的垃圾處理公司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垃圾轉賣出去,賺取巨額利潤,接著再把自己包裝成耗心耗力的環保分子,去找政府要貼補,這么容易賺錢的生意,簡直做夢都要笑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