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成功,是因為他擅長的風格正好匹配了當時的市場,而不是他戰勝了市場,市場是不可戰勝的。我們要認識到,我們對市場的認識,其實都是市場給我們制造的假象,讓我們自認為是對的,其實可能只是市場的玩偶。
我現在的風格,不能用價投定義,也不能用投機定義,因為這兩類股票我都會做,我只是順著市場的風格來;只是現在題材做的少了,只做主流題材,只做龍頭,這波區塊鏈追蹤了一周,只做了新湖中寶,兩天十來個點,結束。
價投股也參與,可能只是眾多抬轎者中的一員;莊股也跟,每年都有不少收益來自跟莊。我來到市場只是想賺錢,并不想成為某種理論的代言人,價投、成長、周期、跟莊、題材,邏輯、技術無差別的學習和應用,只是想理解這個市場更好的賺錢,無它。
我尋找的是賺錢的確定性,而不是某種理論的附屬品,當你清晰的認識到每種理論邊界的時候,自然能看到確定性的機會!
我不會站在一個制高點上,教育市場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誰也沒有這個資格和能力,但這類野生國師式的股評是最多的。有時也會吹吹牛,但那也只是吹牛,具體到實操上,我比誰都謹慎!
很多手法,原先都賺到過大錢,但當市場已經不給這種手法邏輯溢價的時候,就該放棄了,比如高送轉,已經兩三年炒不起來了;比如低價股,比如摘帽等等。
手法要變,要順著市場的風。當下資本市場的矛盾,在前文中說過,是中國經濟占世界經濟的比重,與國際資本配置中國資產的比重不匹配的矛盾,所以,國際資本流入A股掃貨,根本不擇時。水往低處流,是天然的,是道,擇什么時!
國際資本流入帶來的風格轉變可能會持續更長的時間,就像07年的牛市是大藍籌的牛市,是價投的牛市,15年的牛市是題材牛市,是投機的牛市,高潮之后物極必反,而目前風格的物極必反還遠著呢。
所以,現在更深刻的理解企業的基本面,產業鏈的成長邏輯,市場的審美風格,波段持有,比單純做題材更有優勢!
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只要你還在這個市場中,就應該沉下心來,傾聽市場的聲音!
到了一定境界,賺錢只是附屬品,就像在玩一個斗智斗勇的游戲,整個操作都變成肌肉的記憶,下意識的反應,唯手熟爾!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或“財經365網”微信公眾號看財經深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