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資訊:寶刀未老!老年人發揮余熱再度創業漸成時髦!
創業不僅優化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結構,也提升了老人們的自我成就感與社會價值。
曾經,60歲已經是頤養天年的年紀,在未來也許這僅僅是一個人生新階段的開始。傳統三段式的人生正在消亡,多段式的人生已經漸漸開啟。因為人口壽命的延長,城市老齡化的問題日益加劇,社會競爭的激烈等等因素,越來越多的“60后”放棄了含飴弄孫的養老生活,以嶄新的姿態投入到社會的創業大軍中,尋找自己新的人生坐標。
70歲日本老人在中國創業開咖喱店
老年創業者中的領軍人物
2001年,70多歲的褚時健從零開始,在老家云南租下了200畝山地開始果農創業的生涯。
褚時健創業種橙的動機很簡單。有一天,褚時健有個親戚給他帶了國外的橙子,但是他卻感覺口感偏酸,價格也很貴,并不適合中國人的口味。當時,他就感慨:“為什么我們就不能種出口感更適合中國人,并且在品質上不差于國外的橙子呢?”
此時,正好褚時健生活的地方附近,有一個農場經營不善,要盤出去,褚時健便想試試。這個農場原來種甘蔗和橙子,但因為水源、管理沒有跟上,效益一直不好。
于是,褚時健就開始請教各個專家,自己也開始研究橙子。經過進一步考察,褚時健發現,云南地區很適合種植冰糖橙子,這里的晝夜溫差比較大,光照時間比較長,這對橙子的糖分和成長都有很大好處。于是,褚時健就下決心在云南種植橙子。
后來,排除重重難題,褚時健帶領一幫人終于種植出了品質優良、口味清甜的橙子。由于褚時健種植的橙子每年不出云南省就銷售一空,這讓周邊很多農戶也看到了希望,紛紛要求與其合作。雖然,褚時健現在80多歲了,但是他又新增加了2000多畝的種植基地,他打算五六年后,將自己種植的橙子的產量提升到2萬到3萬噸。
同樣大有來頭的老年創業領軍人物還有蘇泊爾集團董事長蘇增福、原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鄭俊懷等人。他們都放棄了安逸的晚年生活,重新殺回了商業戰場與年輕人一較高下。
褚時健在果園中與工作人員商討種植方案
身懷一技之長,寶刀未老
當然,這些曾經的業界大佬本身就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更多的老年創業軍團成員則是靠著幾十年來磨練出的一技之長打拼天下。
2000年,年滿60歲的張麗正式退休了。平日里雷厲風行、風風火火的她總是在家坐不住,越發地懷念她干了一輩子的幼教事業,于是她決定自行創業,辦一所符合她心中理念的優質幼兒園。
有著四十多年幼教經驗的張麗對開辦幼兒園的大小事務了如指掌,唯有招生讓她不免有些壓力:私立幼兒園對比各大公立幼兒園還是處于弱勢。于是她組織手下的老師一起走進大街小巷,在每一個小區門口蹲點招人。就是用最土的辦法,老師們頭一年成功地收到了3個班的孩子,張麗幼兒園順利開園了。
如今,十多年過去了,張麗的幼兒園在小城中已經開到了第九家,是當地口碑極佳的連鎖幼兒園企業。在她看來,老年人或許不懂得那么多年輕人玩的新點子、新手段,但有著年輕人沒有的幾十年的經驗閱歷和踏實肯干的工作態度,而這些也是老年人創業的最大優勢。
比起張麗開辦幼兒園如今管理數百名員工,南京王師傅的創業路更值得借鑒。王先生原本是皮包廠的制包師傅,十年前年滿60歲的他光榮退休了。原本他所向往的退休生活是在家養養花草,跟老伴兒一起給兒子帶帶孫子,可是當時孩子年紀不小了,卻連找對象的動靜都沒有。閑來無事,王師傅便開始接一些私人訂單,憑借他幾十年來磨練出的手藝和遠低于市場價的價格,一傳十十傳百,王師傅的生意竟然越來越好。不但訂包的人越來越多,還有許多人上門希望向王師傅學習手藝。家里人一商量索性辦起了工作室,開辦興趣愛好課程,也接受定制皮包的訂單。
十年過去了,王師傅的孫子現如今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雖然王師傅沒有過上每天接送孫子上幼兒園的理想生活,但他的工作室卻成了孫子最喜歡的游樂場,祖孫兩人通過手藝結下了不一樣的親情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