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朱海斌是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在接受鳳凰網財經專訪時他表示:
1.房地產仍然是影響經濟宏觀表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柱性產業
2.北上廣城市房價更容易上漲
3.財政和貨幣政策都在往回收明年經濟可能會繼續下行
4.市場影響規模多達100萬億對樓市中期影響較大
5.匯率波動對企業影響非常大企業要盡快適應波幅加大的新環境
6.說人民幣能代替美元還太早
財經365訊,去年10月份的國慶長假應該是中國樓市值得銘記的日子,自那時起,一場席卷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樓市限購潮開始了,繼北京、上海、廣州等21個大中城市政策首先落地后,至今已經有40多個城市的房屋銷售嚴格控制在限購限貸等措施之下,73個城市刮起了樓市整治風暴。一年多時間過去了,限購政策仍絲毫不見松動跡象。
效果很明顯,房價在經歷了幾波快速上漲后終于被勒緊了“韁繩”。今年10月份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中15個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總體平穩, 9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伴隨著樓市的降溫,中國一個龐大的重資產行業增長正在放緩,但似乎很少人看到,正在回落的并不僅僅只有房價。
投資數據也同步放緩了,1-10月份的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比1-9月份回落了0.3個百分點,帶動名義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繼續回落,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也在10月繼續下跌。經濟活動也在降溫,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比9月份回落了0.4個百分點,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也在10月份雙雙不及預期……
就在限購一年后的又一個10月,中國經濟數據出現了小幅全面回落。而在最新的19大報告中,我們也沒有再讀到GDP翻番類的經濟發展目標,代之的,則是將“高速增長”改成了“高質量發展”的表述。
金融市場上,去杠桿的政策陸續發力,不斷收緊的資金監管改變著中國原有的市場生態, 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不斷深入,中國更多的參與到全球建設上來,但匯率的波動似乎成了最大的挑戰。
2017年,對于中國經濟而言,真的是有太多的變化,很多問題在新的經濟周期前被碰撞了出來,隨著三去一補一降的改革深化,新舊動能的轉化中,中國會經歷怎樣的一個經濟過度期呢?帶著這些問題,鳳凰網財經記者在第六屆鳳凰網財經峰會上,采訪到了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
朱海斌認為目前的房地產市場,如果跟2013年相比,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現在去庫存經過三四年的努力以后,在供應端調整,其實這個情況已經明確好于幾年之前,很多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現在新房的庫存量嚴重不足。所以目前,如果假設在北京現在放開樓市調控,放開限購、限貸、限價這些措施,其實房價短期內還將面臨上漲壓力。
所以這也意味著在2018年,目前的很多調控政策可能會持續,但更深層的一個變化是十九大報告里提到的長效機制的安排,報告尤其是提到,要多渠道保障,要租售并舉。從政策上來講,這個可能會對房地產市場會是一個新的拐點和變化。”
1.朱海斌談樓市:房地產仍然是影響經濟宏觀表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柱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