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下一步的重點是怎么樣推動匯率機制改革。從短期來看,我個人認為直接轉向浮動匯率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且也不現實。尤其在我們的資本項目仍然只是部分開放的情況下,浮動匯率是無法完全準確反映來自市場的信號。因為在匯率里面,除了傳統的經常項目順差,資本項目的流動其實對于匯率有更大的影響,所以在資本項目沒有完全開放的情況下,這個所謂的浮動其實也只是一個半浮動的狀態。”
“匯率機制的改革,我覺得在未來的一兩年,首先一個重點,就是央行要盡量減少在于外匯市場上的干預,這樣的話,允許市場的供求關系對市場匯率起到更大的一個影響,這方面尤其在市場單邊預期不是很強的情況下,它會慢慢擴大這個加大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我目前看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從匯改以后步伐在加大,但是仍然低于其他國家的匯率正常波動幅度,所以這個加大波幅,減少央行的干預,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環。”
“第二個重點是,金融市場上必須有足夠的金融產品,來讓企業去對沖風險。一方面是我們怎樣發展金融市場,尤其是外匯風險管理這些工具;另一方面,企業本身也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因為中國的企業以前非常習慣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相對比較穩定的狀態。所以我們轉到一個新的波幅加大的情況下,對企業、對個人,都是非常大的一個新的挑戰。”朱海斌說。
6.朱海斌:說人民幣能代替美元還太早
鳳凰網記者提問說:“現在的匯率上來看,美元其實正在脫離當初這種強美元地位,有人說人民幣和美元兩個貨幣,可能現在出現一種此消彼漲的狀態,美元這種大國地位慢慢在消退,而人民幣這種全球支付地位在崛起,甚至有人還說人民幣可能在將來代替美元,您覺得有可能嗎?”
“首先,人民幣國際化在過去的五六年間,確實取得了非常明顯的進步,當然標志性的事件,就是人民幣加入IMF的SDR,這是一個標志性的突破。但從人民幣是否會取代美元或者說人民幣會不會成為一個主要貨幣,我覺得現在還言之過早。”
“一個貨幣成為主要貨幣,尤其要取代美元,我覺得至少有幾個條件:第一,就是你的經濟體量,在經濟上,貿易上,這個地位要遠遠超過美國,當然這可能是中國目前相對來說條件最有利一個方面。但第二方面,在全球來看,主要貨幣應該可以滿足投資或者儲備方面的需求,在這方面,人民幣不僅離美元還有非常大的距離,甚至離其他的主要貨幣,像歐元、英鎊、日元,包括瑞士法郎,仍然有非常大的距離。所以我認為這個是一個非常長期的過程,需要我們進一步推動金融改革,挖掘金融產品廣度和深度。”(原標題:朱海斌:一線城市新房庫存嚴重不足 但新的拐點已出現)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
推薦閱讀: